近年來,隨著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光伏行業成為地方經濟的重要增長點。2025年上半年,我市重點光伏企業表現亮眼,大唐華銀實現半年度銷售額2184萬元,1-7月累計入庫稅收989萬元;光盛新能源半年度銷售額達1142萬元,1-7月累計稅收166萬元。此外,長安新能源、國能新能源等在建企業雖未產生銷售收入,但已逐步形成稅收貢獻。
(一)部門協同聯動,夯實耕地占用稅征管基礎
針對光伏行業耕地占用稅征管難點,我市由財源辦牽頭,聯合發改、財政、稅務、自然資源等部門,建立“信息共享+風險排查”聯動機制。通過調取立項批復、農用地轉用、臨時占地等關鍵數據,全面梳理光伏項目涉稅信息,以大唐華銀、光盛新能源等“漁光互補”項目為例,聯合畜水部門核查養殖權證,提請自然資源部門復核用地性質,夯實稅源管理基礎。
(二)數據賦能監管,精準防范企業納稅風險
財源辦依托稅收大數據平臺,對光伏企業的申報、開票及財務報表等涉稅數據進行深度挖掘與分析,協同多部門實時獲取項目審批、補貼發放及并網發電等關鍵外部信息。根據電費補貼發放數據,精準比對企業的實際收入申報情況,及時排查和糾正因補貼確認不及時、核算不準確等可能引發的納稅風險,有效提升稅收監管的精準度。主動幫助企業厘清稅收紅利賬,“手把手”輔導企業用足用好稅收政策,支持企業節能減排,確保符合條件的光伏企業應享盡享“三免三減半”等稅收優惠政策,切實以數據賦能助力企業穩健發展。
(三)優化服務模式,助力行業輕裝上陣
為精準對接光伏企業復雜多樣的辦稅需求,相關部門以個性化服務為抓手,持續優化辦稅流程。針對光伏企業項目分布廣、建設周期長、涉稅環節多等行業特點,通過開展稅企座談會、提供“一對一”上門政策輔導等多種形式,幫助企業深入理解政策要點,并提供“點對點”的政策解讀、申報輔導及涉稅風險提示。同時,建立健全企業需求快速響應機制,依托定期走訪、線上問卷等渠道廣泛收集辦稅痛點與訴求,對高頻涉稅事項開辟“綠色通道”。通過壓縮優惠政策審批時限,確保光伏企業在電站建設、運營等關鍵階段高效、便捷辦結涉稅業務。
下一步,我市將持續深化多部門協作機制,強化稅收大數據應用,推動光伏行業稅收管理向精細化、專業化邁進,為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