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 日在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沅江市財政局局長 汪交龍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2020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1年財政預算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20年,在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圍繞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準的財政預算,切實增強財政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著力在市域經濟、財稅征管、“三保”保障、財政改革、防范風險五個方面鉚足干勁、下足功夫、攻堅克難,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1.收入預算執行情況
2020年,預計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25059萬元,同比上年完成125087萬元,減少28萬元,下降0.02%。其中:稅收收入預計完成100356萬元,比上年完成101103萬元減少747萬元,下降0.74%,稅收收入占財稅收入的比重達80.25% 。非稅收入預計完成24703萬元,比上年完成23985萬元增加718萬元,增長3%,非稅收入占地方財稅收入的比重為32.49%。
全年市本級一般預算收入完成76028萬元,同比上年完成73814萬元增加2114萬元,增長3%,加上上級補助收入399876萬元、新增地方政府債券收入27473萬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5288萬元、上年結轉49705萬元、政府性基金調入80000萬元,全市一般預算收入總額為638370萬元。
2.支出預算執行情況
2020年,預計全市財政總支出584241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支出564762萬元(比2019年決算下降5.57%),上解上級支出7258萬元,地方政府債券還本12221萬元。結轉下年支出54129萬元。
主要支出項目執行情況如下:
(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7259萬元,比上年增加877萬元,增長1.89%。
(2)國防支出623萬元,比上年減少138萬元,下降18.13%。
(3)公共安全支出14956萬元,比上年減少420萬元,下降2.73%。
(4)教育支出78156萬元,比上年增加595萬元,增長0.77%。
(5)科學技術支出4521萬元,比上年增加36萬元,增長0.80%。
(6)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5106萬元,比上年增加1245萬元,增長32.25%。
(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3486萬元,比上年減少29815萬元,下降28.86%,主要原因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統籌支出。
(8)衛生健康支出61257萬元,比上年增加1112萬元,增長1.85%。
(9)節能環保支出36608萬元,比上年減少6891萬元,下降15.84%。主要原因是上級轉移支付減少。
(10)城鄉社區支出13971萬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11)農林水支出157294萬元,比上年增加4405萬元,增長2.88%。
(12)交通運輸支出22123萬元,比上年減少12616萬元,下降36.32%。主要原因為2018年結轉資金列入了2019年支出以及上級債券中用于公路建設的支出減少。
(13)資源勘探信息支出1150萬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14)糧油物資儲備支出4046萬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15)商業服務業支出2640萬元,比上年增加266萬元,增長11.2%。
(16)住房保障支出21928萬元,比上年增加6522萬元,增長42.33%。主要原因是住房保障收回指標在2020年列支。
(17)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3933萬元,比上年減少1129萬元,下降22.30%。
(18)金融支出1338萬元,比上年增加1112萬元。
(19)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2833萬元,比上年增加954萬元,增長50.77%。
(20)其他支出267萬元。
(21)債務付息支出11267萬元,比上年增加1626萬元,增長16.87%。
(二)政府性基金執行情況
2020年,全市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124200萬元,加上上級補助收入6165萬元、上年結余15134萬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61900萬元,新增抗疫特殊國債24500萬元,收入合計231899萬元,比上年完成179209萬元增加52690萬元。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有: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30000萬元、污水處理費900萬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收入1100萬元,砂石開采等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92200萬元。
2020年,政府性基金支出137753萬元,比上年支出63176萬元增加74577萬元(主要是增加了專項債券和抗疫特殊國債),調出資金80000萬元。主要支出項目有: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8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200萬元、城鄉社區支出20596萬元、農林水支出230萬元、交通運輸支出110萬元、債務付息1009萬元、抗疫特殊國債支出24500萬元、專項債券支出61900萬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25200萬元。收支相抵,結轉下年支出14146萬元。
(三)社會保險基金執行情況
2020年,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37275萬元,完成全年預算的103.01%。按險種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49334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 22840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14149萬元(含生育保險基金)、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49147萬元、工傷保險基金1473萬元、失業保險基金 332萬元。
2020年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支出124440 萬元,完成全年預算的96.15 %。按險種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50166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11520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11693萬元(含生育保險基金)、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48512萬元、工傷保險基金 2139萬元、失業保險基金410萬元。
2020年本年結余12835萬元。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11320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2456萬元、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635萬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832萬元、工傷保險基金-666萬元、失業保險基金-78萬元。累計結余109286萬元。
(注:因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為省里統一編制預算,所以預算執行情況中沒有反映其收支情況。)
二、圍繞預算執行所做的主要工作
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國內外風險挑戰、宏觀經濟下行等嚴峻形勢,堅持聚焦主責主業,強化責任擔當,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高質量組織財政收入,高精準推進財政改革,全力做好“三保”工作,推進各項重點項目建設,齊心協力建設美麗幸福沅江。
(一)加強財源建設,夯實財源基礎
一是支持園區工業發展。全年新增規模企業21家,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6%,上繳稅收2.6億,增長39%。2020年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332億元,同比上升20.63%,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上升33.33%,上繳稅收增長20.37%。二是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減稅降費政策,減免企業各項稅收1億余元,并針對今年新冠疫情為31戶企業減免2019年度房產稅、土地使用稅1042.1萬元,為8戶重點納稅企業辦理延期繳納稅款172.83萬元。三是精準幫扶實體企業。認真制定涉企優惠政策,深入企業調研,全年幫助企業審核上報省級項目34個,市級項目25個,爭取各類企業項目資金2800萬,貼息576萬元,精準發放貸款350筆共計5200萬元,幫助千余人次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市級領導帶隊前往上海、江蘇、廣東等地招商引資共25批次,邀請投資方來沅實地考察335批次。實際引進境內省外資金83.2億元,引進市域外資金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4.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600萬美元。新引進項目30個,新開工項目25個,新投產項目12個,全市招商引資態勢良好。五是大力爭取上級支持。2020年爭取洞庭湖區三大垸建設、中央水污染資金及洞庭湖專項治理、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造紙企業退出等專項資金共計96256.3萬元,爭取了省財政政府債券資金8.01億元,達年初任務166%。
(二)破解收入難題,確保顆粒歸倉
2020年因各類因素疊加影響,收入完成難度加大,財稅部門把完成全年財稅收入目標任務作為工作重心,以均衡入庫為重點,以提高收入質量為核心,咬定全年目標不動搖。一是進一步加強稅務、金庫等部門的協作與聯系。制定了稅收協控聯管年度工作規劃,修改和完善了《沅江市2020年財稅征管實施方案》,與稅收協控聯管單位簽訂了《沅江市2020年稅收協控聯管目標管理責任狀》,強化了工作責任,加大了獎懲力度。二是逐步建立信息相互溝通、數據相互交流、情況相互通報的工作機制。隨時掌握稅收入庫動態,及時協調征管中存在的問題,疏通稅款流通渠道,實現稅收“顆粒歸倉”,為全年任務的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加強財稅征管調度,定期分析形勢破解難題。每季度定期召開財政稅收形勢分析會,每月底對稅收情況分部門進行預測,分稅種、分部分、分區域分析增收、減收因素,每10天進行一次收入調度,努力確保財稅均衡入庫。
(三)加大調控力度,聚財節支保民生
面對今年凸顯的收支矛盾,在基金收入存在缺口較大的情況下,通過積極向上級申請相關資金、盤活市級存量、壓減專項和一般性支出等有效措施,保障了各項重點支出需求。一是加大農業投入,鄉村振興惠及民生。全市農林水類支出157294萬元,比上年增加33404萬元,同比增長26.96%。其中包括禁捕退捕資金40598萬元、農村水利工程建設45816萬元、農村環境治理和畜禽退養15376萬元、高標準農田基本建設10988萬元、財政扶貧資金11318萬元等。同時組織鎮場街道農業和財政人員對2020年補助農戶進行了基礎數據的采集和錄入,將全市耕地地力保護資金 11214.35 萬元通過惠農補貼專戶全部刷卡到農戶,惠及133156戶。二是確保教育剛性支出,完善扶困助學機制。全面保障教育系統人員工資6.1億元,及時撥付單位專項46227萬元、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用經費4386萬元,落實義務教育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費補、職教助學金、高中助學金、學前教育幼兒資助資金1797.06萬元,教育校舍建設資金6263萬元,有力地促進了全市教育事業的發展。三是為民生謀福祉,強化社會保障。全年共撥付各類社保、醫保資金168632萬元。其中包括機關社保基金支出51730萬元;企業社保基金支出5634萬元;城鄉居民社保基金支出22369萬元;醫保基金支出55653萬元;城鄉醫療、公共衛生服務、特困群眾救助資金20999萬元;健康扶貧、危房改造、血吸蟲病防治、殘疾人事業、就業等專項資金12247萬元。
(四)決勝收官之戰,全力以赴打勝仗
一是致力打好防范風險攻堅戰。堅定實施《沅江市隱性債務2018-2027年化解方案》,嚴控限額紅線,嚴把風險底線, 2020年債務預計還本6.84億元,付息2.03億元,合計8.87億元,確保了債務年末余額不突破省政府審定下達的限額,做到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建立了防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二是致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市鎮兩級財政建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專戶,實行封閉運行,專款專用。要求扶貧專項資金必須全部用于脫貧攻堅,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擠占、截留、挪用,不得將項目資金用于彌補工作經費缺口。2020年及時分配和撥付財政專項扶貧資金5385.9萬元,撥付率達100%。同時對全市14個鎮場街道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全力確保各項扶貧資金管理合理合規和高效有序運行。三是致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投入資金5.87億元用于洞庭湖區三大垸建設、中央水污染資金及洞庭湖專項治理和造紙企業退出,貫徹落實環保督察要求,大力支持城鄉、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建設美麗沅江、生態沅江。四是致力做好禁捕退捕工作。2020年共收到退捕禁捕上級財政專項資金40598萬元,已撥付29687.91萬元,撥付率為73.09%;市財政計劃配套禁捕退捕資金2550萬元,實際撥付2592.44萬元,撥付率達102%。
(五)深化財政改革,打造堅固壁壘
一是深化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改革。在城區基層學校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試點運行成功的基礎上,繼續將全市基層學校全部納入集中支付電子化平臺集中支付,實現財政預算單位全覆蓋、財政資金全覆蓋,保證財政資金支付安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二是深化政府采購改革。制定并印發《關于做好政府采購消費扶貧有關采購工作》、《沅江市政府采購工作流程》、《政府采購電子賣場采購人入駐信息采集》,督促采購人切實落實采購政策,擴大采購人選擇采購方式的自主權,積極穩妥降低公開招標的比重,建立健全政府采購支持政策實施機制,并于9月正式啟動電子賣場管理。2020年完成進入交易中心的政府采購608次,采購金額37658.92萬元。三是深化投資評審改革。實施“三個全程”,項目資料送審全程幫辦、項目評審過程全程公開、市級重點項目全程跟蹤評審服務,所有項目預算不論金額大小,辦結時間不超過7個工作日,市級重點項目辦結時間不超過3個工作日,評審效率和服務效能明顯提升。全年預計評審政府投資項目501個,評審項目資金34.15億元,審定29.22億元,審減不合理資金4.93億元。深入現場勘查145次,核減不合理簽證2400多萬元。
(六)加強內控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一是強化財政資金監管。對專項資金使用進行全程監管,突出抓好禁捕退捕、抗疫特別國債等中央直達資金和惠農補貼資金管理,做到資金直達民生、直達基層、直達企業,每筆資金及時撥付、數據真實、流向明確、賬目清晰、可查可控。對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等違紀違規使用財政資金行為,堅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二是抓實國有資產管理。成立沅江市國有資產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將國有資產服務中心升格為副科級二級事業單位。密切聯系沅江實際情況,制定出臺《沅江市國有資產管理辦法》、《沅江市國有資產清查方案》、《沅江市國有企業績效考核辦法》、《沅江市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辦法》、《沅江市直機關單位2020—2022年國有資產配置預算及實物限額標準》、《沅江市辦公用房調整方案》、《沅江市事業單位公車改革》等多項制度,全面梳理、重新調配國有資產,明確“政府所有、財政監管、單位使用、收益統籌”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并將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納入年度績效考核范圍。三是加強鄉鎮財政管理。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鄉鎮財政建設的意見》,規范鄉鎮財政相關規章制度、業務流程,嚴格控制鄉鎮舉債建設,防范鄉鎮債務風險。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會計培訓和財務互查,提升鄉鎮財務人員業務素質和業務質量。同時大力支持鄉鎮建設,取消鄉鎮實現的土地出讓金收入計提,全額返還原計提資金。
過去的一年,全市上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在宏觀經濟轉型壓力加大的形勢下,全市財政工作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巨大。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減稅降費以及新冠肺炎影響,財政增收進一步放緩,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收官年、民生保障不斷提標擴面、債務還本付息進入高峰期,支出壓力不斷增大,市級財政運行十分艱難。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三、2021年財政預算草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嚴格落實預算法,不斷提高預算編制的完整性、科學性、準確性,逐步實現零基預算。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堅持精打細算、勤儉節約,嚴控一般性支出,大力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突出公共財政導向,全力保障基本支出和民生需求,著力構建全面規范、科學合理、公開透明的現代預算管理體制。
(二)一般公共財政收支預算
1.收入預算
2021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4355萬元,較2020年預算數增長2.51%,較2020年預計完成數增長7.43%,其中:稅收收入110080萬元,非稅收入24275萬元,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81.93%。
市本級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0970萬元,較2020年預算數增長8.35%,較2020年預計完成數增長6.5%,加上上級補助收入295548萬元(其中財力性補助116968萬元、指定用途的轉移支付178580萬元),調入政府性基金76000萬元,年度財政總收入452518萬元。
2.支出預算
全市納入部門預算單位116個,其中市直全額預算管理單位83個,財政補助綜合預算管理單位17個,自收自支單位4個,鎮、街道辦事處12個。納入預算編制人數22085人,其中在職人員13074人,離退休人員9011人。
2021年,全市支出預算總額452518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45332萬元,上解上級支出7186萬元,全年收支平衡。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45332萬元,比上年增長7.68%。其中:市本級可用財力安排支出266752萬元,較上年預算增加12964萬元,指定用途的轉移支付安排支出178580萬元。
市本級可用財力266752萬元安排支出明細如下:
(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53214萬元,同比上年增加15679萬元,增長41.77%。主要原因是2020年將全市績效考核和車補等納入了其他支出,2021年調整到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同時績效考核獎勵由財政全額保障。
(2)國防支出250萬元,同比上年增加10萬元,增長4.17%。
(3)公共安全支出11820萬元,同比上年減少586萬元,下降4.72%。
(4)教育支出63042萬元,同比上年增加2376萬元,增長3.92%。
(5)科學技術支出861萬元,同比上年增加458萬元。
(6)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2682萬元,同比上年增加136萬元。
(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2207萬元,同比上年增加1710萬元,增長5.61%。
(8)衛生健康支出16976萬元,同比上年增加892萬元,增長5.55%。
(9)節能環保支出6995萬元,同比上年增加673萬元,增長10.64%。
(10)城鄉社區支出8640萬元,同比上年減少1543萬元,下降15.15%。主要原因是城市基礎設施配套支出列入了基金支出。
(11)農林水支出29813萬元,同比上年減少1090萬元,下降3.53%。
(12)交通運輸支出5368萬元,同比上年增加736萬元,增長15.89%。
(13)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779萬元,同比上年增加188萬元,增長5.24%。
(14)商業服務業等支出1468萬元,同比上年增長198萬元,增長15.59%。
(15)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3009萬元,同比上年增加873萬元,增長40.87%。主要原因是非稅收入增加。
(16)住房保障支出8881萬元,同比上年減少574萬元,下降6.07%。
(17)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1628萬元,同比上年增加324萬元。
(18)預備費5000萬元,同比上年減少2000萬元。
(19)債券付息支出11119萬元。
(三)政府性基金收支預算
202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157235萬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0000萬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1380萬元,車輛通行費收入55萬元,污水處理費收入1200萬元,其他基金收入110000萬元(旱改水指標交易收入30000萬元、砂石開采收入60000萬元、特許經營收入20000萬元),上級政府性基金補助收入4600萬元。
202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81235萬元,調出資金76000萬元。
政府性基金支出81235萬元預算構成是:
(1)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支出34000萬元(含政府隱性債務還本付息)。
(2)車輛通行費支出55萬元。
(3)污水處理費安排的支出1200萬元。
(4)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安排支出1380萬元。
(5)專項債券付息3400萬元。
(6)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36600萬元。主要用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等。
(7)上級補助收入安排的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600萬元。
(四)社會保險基金收支預算
2021年,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39661萬元。其中,保險費收入64668萬元,利息收入657萬元,財政補貼收入 73431萬元,轉移收入772萬元,其他收入133萬元。按險種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50168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18985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14572萬元、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53904萬元、工傷保險基金1562萬元、失業保險基金470萬元。(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算由省財政統一編制,并統一下達每年各縣市區本級財政安排數和征繳任務數,各縣市區不另行編制預算,所以本次預算數不含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數據。)
2021年,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支出131406萬元。其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50168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15090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12098元、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51487萬元、工傷保險基金 2147萬元、失業保險基金416萬元。
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收支本年結余8255萬元,年末滾存結余117541萬元。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69042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24556萬元、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19256萬元、工傷保險基金1872萬元、失業保險基金2815萬元。
(五)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2021年,全市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500萬元,主要為股利、股息收入。安排支出1500萬元,全年收支平衡。
(六)債務情況
2021年政府性債務需還本2.14億元,通過財政廳申請再融資債券歸還;需付息1.44億元,其中一般債券利息1.10億元、專項債券利息0.34億元,納入財政年初預算安排。
四、2021年財政工作重點
(一)壯大財源,積極推動財政增收
一是加強稅源建設。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和資金導向作用,加大工業園區、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支持力度,提升財政經濟發展動力,著力培植財源,推動市域經濟發展。二是加大爭資力度。加強各相關部門單位工作協調,做好各類項目的對接和申報工作,力爭爭取相關上級資金11億元,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三是做實基金收入。整合土地資源,加大土地出讓力度,確保實現既定土地出讓收入;充分掌握市場動態,合理出售“旱改水”指標,實現收入;加強統籌協調,在理順“采、運、銷”體制機制上下足功夫,努力實現砂石收入。
(二)嚴控關口,兜住“三保”底線
把加強“三保”作為當前財政工作最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牢牢將“三保”支出控制在預算盤子內。一是壓減日常開支。認真貫徹中央、國務院規定,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三公”經費只減不增,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剛性支出要進一步壓減。二是嚴控預算安排。繼續堅持“先有預算后有支出”,無預算、超預算原則上不得安排支出,督促整改預算執行中的鋪張浪費、績效低下的項目,一律削減或取消把關不嚴、低效無效的資金。三是嚴格財務管理。健全完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定期檢查審計,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堵塞制度漏洞,確保收支平衡,嚴防管理風險。
(三)發揮職能,繼續加強民生保障
深入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和鄉村振興,加大對農村飲水、農村電網、農村道路、高標準農田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培育特色農業品牌,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樣板;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支持教育、社保、醫療、文化、體育、城市建設等領域的重點項目建設,增進民生福祉;繼續支持意識形態、掃黑除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推進人居環境建設,為人民群眾打造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
(四)盤活資產,提升財政管理水平
按照《沅江市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和《沅江市國有資產清查工作方案》,圍繞單位的基本情況、往來賬務、各類財產和產權歸屬四個方面,通過宣傳發動、自查、甄別、核實、匯總五個階段,全面真實摸清全市國有資產家底。按照“所有權不變,使用權不變,收益權不變”的原則,存量國有資產全部納入國資部門統一管理;新增國有資產一律劃歸國資部門所有。加快收回特許經營權,加快探索利用湖洲、蘆葦、水域等資源轉化形成資產,加快經營性資產確權頒證進度,有效盤活存量國有資產,努力實現“資源資產化、資產資金化”。
(五)強化監督,確保財政行穩致遠
加強財政資金特別是專項資金使用的全程監管,確保資金及時、準確撥付到位。完善全過程財政監督體系,創新財政監督管理方式,加大對重大財稅政策落實、財政收支管理、重點部門單位、重點項目的監督檢查力度。
(六)嚴控債務,積極做好存量化解
嚴格根據《沅江市隱性債務2018-2027年化解方案》進行還本付息,全力推進存量債務化解,確保完成債務年度化解目標。加強風險防控,堅守隱性債務總量不增長、“三保”資金不斷鏈的底線,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違法違規融資擔保和各類變相舉債行為。同時加強與上級財政部門的對接溝通,同步謀劃,做好2021年20個債券項目的申報工作。
各位代表,2021年,我們將在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自覺接受市人大的監督,認真聽取市政協的意見和建議,切實貫徹落實好本次會議的各項決議和要求,以更開闊的思路、更昂揚的精神、更得力的措施,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真抓實干,確保2021年財政收支預算任務的全面完成,為促進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科學發展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