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省委、益陽市委人大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沅江市委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益陽市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大工作的部署要求,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突出“三個三”,切實提升人大工作質效。
一、突出“三個堅持”,全面加強黨對人大工作的領導
堅持政治引領。市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黨的全面領導這一最高政治原則,加強黨對人大工作的全面領導,把人大工作納入市委整體工作布局,定期聽取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工作匯報,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重大事項,全力支持人大抓重點、議大事、求實效,不斷推動人大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今年來,市委先后5次專題學習中央、省、市人大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7月25日,我市在益陽率先召開市委人大工作會議,貫徹落實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大工作要求。市委書記楊智勇還通過召開書記辦公會、到人大常委會機關調研、率先垂范開展聯系代表和“三聯三問”活動等方式,將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與支持和保證人大依法履行職能統一起來,切實加強了對人大工作的領導。一年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省人大常委會領導、益陽市委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先后多次來沅指導工作,對我市人大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堅持制度規矩。市委出臺《沅江市貫徹落實中共湖南省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大工作的意見任務分解表》,將任務具體到有關單位,并且強化督查督辦。印發了《市委、“一府一委兩院”領導班子成員及部門主要負責人聯系人大代表工作方案》,加強了黨委和國家機關同人大代表的經常性聯系。持續推進“雙聯系”和“三聯三問”等代表活動常態化、意見建議督辦制度化、履職監督管理規范化。指導市人大常委會修訂完備議事規則、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建立人大工作有關事項“溝通報告清單制”,黨委對屬于人大職權范圍內的重大事項適時提出建議;黨委相關部門在重要人事安排、重點工作部署前征求人大黨組意見;健全完善人大選舉任免工作溝通協調機制;落實政府向人大報告相關工作制度,建立應報告事項清單。市委常委會還專題研究決定2023年在市本級推行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并將其納入預算決算審查監督范圍。市政府嚴格落實“基層經費預算制”,將鎮級人大工作經費列入市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并逐步適當提高。市委把建設高素質人大干部隊伍作為新時代人大工作的一項緊迫和重要的任務,加強人大干部與黨政機關、市直部門干部的“雙向”交流,“干部雙向交流制”常態化、制度化,增強了人大常委會機關的活力。
堅持民主決策。市委常委會、黨政聯席會高度重視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建議,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干部任免充分聽取市人大意見,重點工作、重大項目和重要招商引資活動都安排市人大參與或邀請人大代表參加,最大限度吸取民意、匯聚民智、維護民利。
二、突出“三個支持”,全面提升人大工作質量和水平
大力支持依法監督。市委全力支持和保證市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職權、開展工作,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監督放在首要位置,重點關注財源建設和國有資產管理監督;突出對環境保護法、土地管理法等開展執法檢查,發揮“法律巡視”利劍作用。“一府一委兩院”都能及時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自覺接受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研究討論的重大問題主動向人大匯報,組織的重大活動,主動邀請人大的同志參加;對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的執法檢查、代表視察、工作評議等活動都認真對待,主動配合,講究實效;貫徹執行人大的決議、決定,認真辦理好代表建議,有效保障地方國家機關的協調高效運轉。市政府想方設法保障人大工作經費,保障代表履行職務。
大力支持發揮優勢。支持市人大常委會立足本職、發揮職能優勢,積極服務中心大局,在推進“三市”建設、助推“4+2+N”產業鏈向前發展等方面加強調研與監督;將“四水農業”、“十件實事”等列為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議題或重點調研課題;牽頭推動“生態立市”、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和船舶產業發展工作,深入調查研究、周密調度部署,取得了顯著成效;對五星級酒店建設、產業強市、文化興市等工作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關于涉及城鄉建設、民生工程等方面的重大事項,敦促市政府即時提交市人大依法討論決定,確保了市委決策依法轉化為全市人民的共通意志。
大力支持自身建設。市委高度重視培養人大干部,配齊配強了7個專門委員會和2 個辦事(工作)機構。中央人大工作會議召開以來雙向交流人大常委會機關干部5名,其中1名鄉鎮人大主席得到重用擔任市一中校長,另有1名鄉鎮人大副主席提拔任副鎮長。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依照“四個機關”的定位要求,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中央人大工作會議講話精神為動力,引領各級人大黨員干部賡續紅色基因,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以高度政治責任感、使命感做好新時代人大工作。通過定期舉辦人大講堂、業務培訓班,赴周邊市縣(區)學習借鑒典型經驗,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和專業能力不斷提升。各級人大干部、人大代表認真學習掌握憲法和法律法規,帶頭尊法守法用法,市人大各專門委員會精心挑選兼職委員,人員結構不斷優化。
三、突出“三個保證”,全面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
強化陣地保證。支持代表履職平臺建設,市人大各委室和鎮級人大都走出機關,在行業、基層一線建立了“人大代表聯絡站(點)”,在一線地點、第一時間掌握群眾的急難愁盼,與群眾零距離接觸,用心傾聽群眾的意見、建議,讓代表更加密切地聯系人民群眾。全市目前已建立“人大代表聯絡站(點)”16個,重點建設了5個代表聯系群眾工作站示范點。計劃九月底前實現所有鄉鎮(街道、中心)全覆蓋。逐步完善了各級人大代表進站履職工作制度,推動群眾意見的收集與問題的解決。
強化履職保證。落實“人大代表要更加密切地聯系人民群眾”的要求,推動市級領導代表參加代表活動全覆蓋。市委書記楊智勇同志帶頭以代表身份參加小組活動,與選民面對面交流,聽取意見建議。市人大組織代表參加全市重點項目觀摩、重點工作督查等活動,邀請人大代表列席市委、市政府有關會議。開展代表履職培訓,加大代表議案建議辦理力度,去年來,共辦理代表建議90件,滿意率100%。每月10日創新開展代表活動,市人大各委室、各鎮級人大、各代表小組分別組織代表深入“基層、行業、一線”開展“問民生、問民情、問民意”活動,為群眾代言、辦實事、解難題,“活動日”成為了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連心橋”,每月10日開展代表活動成為了每位人大代表的行動自覺。
強化經費保證。全力足額保證人大工作經費,每年安排人大培訓經費40萬元,將鄉鎮人大工作經費2萬元/年和代表工作經費列入市本級財政預算。2022年,市人大預算經費941.24萬元,較去年增加186.7萬元,增加24.74%,確保了人大工作順利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