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份,市委書記楊智勇到市人大調研,提出了我市“四水農業”發展情況及收益情況的調研課題。五月底開始,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郭照輝率領調研組對我市“四水農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中先后就水稻、水產、水蔬、水果種養情況到各鎮(街道中心)進行了現場調研,并召開了座談會,廣泛聽取了市直單位、基層部門、種養大戶的意見和建議,形成了調研報告。
一、發展“四水農業”的現狀
從2020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大力發展“四水農業”的戰略決定以來,市委、市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舉措,力促我市“四水農業”向優向強發展。四年來,我市“四水農業”得到了長足發展、農業收益穩步增長(具體數據看附表)。
生態優質水稻。規模化布局方面:全市生態優質水稻年種植面積55萬畝,年產量30萬噸以上,其中高檔優質稻年訂單生產面積25萬畝以上,年產量15萬噸左右,特別是晚稻優質率高達95%以上,商品率達80%以上。近年來,重點推廣了湘早秈45號、青香優健香絲苗、野香優莉絲、昱香兩優8號、瑜香優191等優質稻品種,年完成早稻集中育秧面積31萬畝左右。標準化水平方面:在草尾、共華、南大膳、陽羅洲、黃茅洲等鄉鎮實施優質稻集中區域種植,建成了湖區40萬畝優質標準化生產基地,全市“二品一標”綠色優質水稻認定面積25.3萬畝。在草尾鎮創建了優質水稻智能化生產基地。產業化經營方面:全市大米加工企業53家,建立培育了以湖南天下洞庭糧油實業有限公司、旭泰米業、一家親米業等龍頭企業19家,建立了“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創建了千府香米、旭泰大米等知名品牌十多個,均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暢銷省內外,促進我市優質水稻產業化持續穩步發展。品牌創建方面:沅江市被認定為全國綠色原料生產供應(水稻)基地,“沅江大米”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收益情況方面:四年來,我市兩季水稻面積在102萬畝左右,產量43萬噸左右,產值在13億元左右,大面積、高產量的水稻,確保了我市糧食安全。但從實地調研來看,稻谷價錢低迷,近四年來干谷一百四十元/百斤左右;農資價格上漲,農業生產投入成本增長較大。從水稻收益來看,農戶增益不是很明顯,甚至部分群眾不愿種植。只有種糧大戶和合作社稍有結余,均為各種補貼。
生態優質水產。規模化布局方面:全市魚類池塘養殖面積13.3萬畝,稻蝦養殖面積約40萬畝。名特優魚水產養殖面積3305公頃,產量為2.7萬噸;龜鱉養殖面積900公頃,產量為0.157萬噸;蝦蟹養殖面積220公頃,產量為6萬噸。其他水產養殖面積725公頃。2023年,我市漁業綜合產值87.5億元,居全省第一。標準化水平方面:創建國家級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1個(陽羅洲鎮鷺鷥湖漁場)、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場15個、農業農村部水產健康養殖“五大骨干”基地7個,省級水產原良種場3個、縣(市)級苗種場11家。產業化經營方面:強化水產品加工,爭取上級獎補資金1698萬元,培育支持金江水產、國民水產、鄉里娃食品等本土加工企業十余家;支持漁業膨化飼料生產、漁網漁船制造;推行大水面生態漁業增殖,打造漁文旅產業,推動最美漁村、休閑漁業等建設;推進生態養殖,扶持管竹山、兄弟公司、浩宇生態等設施漁業基地,打造黃茅洲鎮志成垸村稻蝦+魚立體養殖基地等稻蝦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品牌創建方面:獲批“中國草魚之鄉”區域特色品牌稱號,打造烏鱧、網箱養鱔、鱖魚、黃顙魚、龜鱉、大宗魚類、斑點叉尾鮰、小龍蝦八大地方規模特色漁業基地,凸顯“一地一業”“一場一品”漁業產業特色。積極推動浩江湖大頭魚、甲魚有機認證,地方特色標志品牌申報。收益情況方面:四年來,水產面積50萬畝以上,產量17萬噸左右,產值35億元左右,利潤10億元左右。“四水農業”中,水產收益最高,也是我市全力打造“百億水產”,增大農民收益的最佳途徑。但近兩年由于市場疲軟、魚價不景氣,養殖戶增收不明顯。現狀是特色養殖效益可觀,但傳統養殖效益上不去。
生態優質水生蔬菜。規模化布局方面:我市重點發展了蘆筍、蘆菇“兩蘆”生產。年蘆筍采摘面積10萬畝以上,深加工達3千噸以上;年蘆菇種植面積500畝,產量400噸左右。標準化水平方面:建立了沅江蘆筍湖南省專家工作室,聯合中麻所開展沅江市“四水農業”技術集成與示范工作,建立了蘆葦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產業化經營方面:全市蘆筍生產和銷售企業有16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7家),蘆菇生產和銷售企業8家,蘆菇種植合作社7家,已建成7個較大型蘆菇栽培基地,蘆菇種植大棚300多個。品牌創建方面:“沅江蘆筍”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是“湖南省十大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和“一縣一特”特色農產品。“蘆小妹”沅江蘆筍榮獲湖南省知名品牌,博大天能公司“春之蔬”蘆筍面榮獲湖南省知名品牌。收益情況方面:四年來,蘆筍產值2至3億元,利潤1500萬至3200萬元;蘆菇產值3000萬元至5000萬元,利潤300萬至500萬元;從數據分析來看,“兩蘆”產業,在“四水農業”中收益是最小的,近幾年處于萎縮階段,暫只適宜做精做優。
生態優質水果。規模化布局方面:全市年水果種植面積8萬畝左右,年產量30萬噸左右,主要為柑桔、西甜瓜、葡萄、桃子、李子、梅子等小水果。其中柑桔面積7.5萬畝,早熟溫州蜜柑1.55萬畝,遲熟溫州蜜柑3.55萬畝,楠桔0.8萬畝,酸橙(枳殼)1.5萬畝,其他小水果1萬畝。標準化水平方面:重點扶持打造了“沅江枳殼”“泗湖山臍橙”“草尾葡萄”等品牌。產業化經營方面:扶持打造了泗湖山臍橙生產基地、新灣鎮柑桔品改生產基地、南嘴鎮柑桔品改生產基地、草尾葡萄園生產基地等。收益情況方面:四年來,水果產值在3億元左右。從實地調研來看,傳統水果收益不佳,特色水果收益較高。如草尾黃記葡萄,每畝收益近1萬元,新灣科威盛種植園的特種水果收益每畝5000元以上。
二、存在的問題
“四水農業”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發展過程中要面臨著很多風險,遇到很多困難,也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
一是是發展規模不夠大。我市在產業發展中,盡管也出臺了系列發展規劃,但總的來說,在“四水農業”產業的布局中呈現散、小、亂、無序化的現象,離集約化、產業化、規模化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二是三產融合不夠緊。縱觀我市在“四水農業”發展中,偏重于第一產業,注重發展種養,而加工業、服務業欠缺。如我市偌大的水產業,只有具有一定規模的金江水產等加工企業。大米等加工不夠,附加值低,貼牌現象嚴重;還沒有突破“種稻賣谷,養蝦賣蝦”的原始模式。服務業不發達導致銷售不暢,流通領域未形成體系。文旅結合不夠緊,漁業、蘆葦、水果等文化、旅游資源未充分利用。
三是龍頭企業不夠強。盡管我市形成了一批龍頭企業,但是從整體上講,龍頭企業的拉動作用并不明顯,企業品牌影響力不夠;從企業規模上講,整體偏小,實力較弱,產品單一;從企業發展上講,抗風險能力較弱,規模效益比較低。
四是科技支撐不給力。盡管我市在產學研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科技對“四水農業”建設的支撐作用還不是很強。表現為我種養方面技術比較落后,比如在水產養殖上用傳統的方式多,種苗全靠引進,對新興技術認識不足,運作不行。科研投入力度不大,導致農產品附加值不高。
五是品牌創建不夠響。盡管我市在“沅”字品牌上下了力氣,做了功夫,但創建力度不夠大。從大的層面上講,“沅江大米”、“沅江大頭魚”、“沅江蘆筍”、“沅江蘆菇”等國內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高,推介的力度不夠大,宣傳的形式不多樣;從小的層面上講,在地區的影響力不夠,比如蝦稻米,輸入南縣的較多;科威盛水肥一體化柑橘品改基地因為知名度不夠,來客不多等等。
六是發揮作用不夠強。主要是職能部門的指導、引導、監督作用發揮不夠強,在品牌打造、產業定位、市場培育等做得不夠。如對我市優質稻無精準指導,優質稻品種多而雜,不能形成拳頭產品;對我市水產還未定位指導、推廣,以傳統養殖為主,特色養殖少;資金投入不夠,導致種養企業和大戶自籌資金較多,政策兌現力度不大,影響種養積極性等。
三、下步的工作建議
我們必須正視我市在發展“四水農業”推進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整改,使我市農業發展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是進一步完善產業規劃布局。要在“四水農業”布局上做文章,依據我市各鎮的特色、優勢,因地制宜進行特色產業規劃布局,北部地區適合水稻和水產,南部地區適合水果和水蔬;大力發展“一鎮一品”、“一村一產”,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色產品基地,堅決打破小、散、亂的現象。要強化部門職責,引導“四水農業”向特、精、大方向發展。
二是進一步做好三產融合。要依托自然生態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優質品種種養,實現品種培優;做深做細農產品的加工,實現品質提升,提高其附加值和產業的比較效益;要做好服務產業,打通物流壁壘,暢通銷售渠道,深入開展“數商興農”。要做好文旅康養產業,利用我市漁業、蘆葦、果業等資源優勢,大興休閑漁業、生態旅游、康養旅游等等。
三是進一步做強龍頭企業。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拉長產業鏈。支持龍頭企業向重點產區和優勢區集聚,引導、壯大我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別是在優質水稻和特色水產引進5家以上的戰略投資型龍頭企業。
四是進一步提升科技支撐。積極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真合作、深合作,加快人才引進。加大科研投入,特別是漁業種業的研發,增強農業技術推廣力度;加大對科研人才的培育,壯大科技示范主體。構建全產業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傳統農業向新型農業、現代農業的轉變。
五是進一步強化宣傳推介。要加大對“沅”字號農產品品牌創建、宣傳、保護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品質,以品質贏得市場與效益。注重品牌培育,嘗試運用多種宣傳手段,建立多元化營銷網絡,提高品牌知名度。維護、健全品牌工作,加大標準化生產,強化質量及環境管理和食品安全工作。
六是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要整合資金、項目傾斜,加大對特色、優勢產業的資金投入。發揮財政在“四水農業”建設中的引導作用,積極吸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入農業建設。加快兌現《沅江市支持現代農業發展二十條》《沅江市支持發展水產百億產業若干措施(試行)》等各項獎補政策的落實,提高各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積極性。
七是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要兌現政策幫扶,加快企業的成長。正確處理好種養大戶與村民關系,做到沅江是置業興業的“暖心地”。各級政府加大對農業企業、種養大戶的扶持,做好“留人術”工作。
附表:
沅江“四水農業”(水稻)基本概況
|
項目
年份
|
面 積
(萬畝)
|
產 量
(萬噸)
|
產 值
(萬元)
|
備注
|
|
2021年
|
101.6940
|
43.9363
|
130754
|
|
|
2022年
|
102.2884
|
43.2674
|
121127
|
|
|
2023年
|
102.1744
|
43.6198
|
122345
|
|
|
2024年(預估)
|
102.4809
|
43.7943
|
122834
|
|
沅江“四水農業”(水產)基本概況
|
項目
年份
|
面 積
(萬畝)
|
產 量
(萬噸)
|
產 值
(萬元)
|
利 潤
(萬元)
|
|
2021年
|
51
|
16.3
|
30.5萬
|
8.54萬
|
|
2022年
|
55.9
|
16.7
|
33.0萬
|
9.24萬
|
|
2023年
|
61
|
17.6
|
36.1萬
|
10.1萬
|
|
2024年(預估)
|
65.7
|
18.5
|
38.5萬
|
10.8萬
|
沅江“四水農業”(水蔬)基本概況
蘆筍
|
項目
年份
|
面 積
(萬畝)
|
產 量
(萬噸)
|
產 值
(萬元)
|
利 潤
(萬元)
|
|
2021年
|
10
|
0.3
|
20000
|
1500
|
|
2022年
|
11
|
0.3
|
22000
|
2200
|
|
2023年
|
12
|
0.35
|
28000
|
2800
|
|
2024年(預估)
|
13
|
0.4
|
30000
|
3200
|
蘆菇
|
項目
年份
|
面 積
(萬畝)
|
產 量
(萬噸)
|
產 值
(萬元)
|
利 潤
(萬元)
|
|
2021年
|
0.05
|
0.04
|
3000
|
300
|
|
2022年
|
0.04
|
0.032
|
3500
|
350
|
|
2023年
|
0.05
|
0.04
|
3000
|
300
|
|
2024年(預估)
|
0.03
|
0.024
|
5000
|
500
|
沅江“四水農業”(水果)基本概況
|
項目
年份
|
面 積
(萬畝)
|
產 量
(萬噸)
|
產 值
(萬元)
|
備注
|
|
2021年
|
8
|
28
|
30500
|
|
|
2022年
|
8
|
29
|
31200
|
|
|
2023年
|
8
|
30
|
32200
|
|
|
2024年(預估)
|
8
|
31.25
|
332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