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政辦函〔2025〕15號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沅江高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沅江市人均預期壽命提升行動計劃(2024-2027年)主要目標任務》《沅江市人均預期壽命提升行動計劃(2024-2027年)責任清單》已經市人民政府第十八屆7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沅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4月30日
沅江市人均預期壽命提升行動計劃
(2024-2027年)主要目標任務
序號 |
指標名稱 |
單位 |
2023年 |
2025年 |
2027年 |
牽頭單位 |
1 |
人均預期壽命 |
歲 |
78.09 |
≥79.2 |
≥80 |
市衛健局 |
2 |
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 |
% |
91.1 |
≥91.3 |
≥91.7 |
市文旅廣體局 |
3 |
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
% |
30.15 |
每年提升2%左右或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
每年提升2%左右或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
市衛健局 |
4 |
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 |
個 |
0 |
建成 |
建成 |
市衛健局 |
5 |
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 |
% |
- |
≥38 |
≥40 |
市衛健局 |
6 |
30—70歲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 |
% |
15.13 |
≤12.7 |
≤12.5 |
市衛健局 |
7 |
孕產婦死亡率 |
/10萬 |
0 |
持續改善 |
持續改善 |
市衛健局 |
8 |
嬰兒死亡率 |
‰ |
2.21 |
持續改善 |
持續改善 |
市衛健局 |
9 |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
‰ |
4.53 |
持續改善 |
持續改善 |
市衛健局 |
10 |
結核病報告發病率 |
/10萬 |
76.75 |
60 |
50 |
市衛健局 |
11 |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 |
/10萬 |
7.45 |
較2022年 下降3% |
較2025年 下降3% |
市公安局 市交通運輸局 |
12 |
中小學生及在園幼兒溺亡率 |
/10萬 |
- |
≤0.7 |
≤0.65 |
市教育局 |
13 |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 |
% |
84.7 |
≥86 |
省下達 目標值 |
市生態環境局 |
14 |
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 |
% |
93.9 |
97.3 |
國家下達 目標值 |
市生態環境局 |
15 |
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 |
% |
99.2 |
≥98 |
≥98 |
市農業農村局 |
16 |
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 |
% |
98 |
≥98 |
≥98 |
市市監局 |
沅江市人均預期壽命提升行動計劃(2024-2027年)責任清單
行動 名稱 |
牽頭單位 |
行動 內容 |
行 動 措 施 |
責 任 單 位 |
(一)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行動 |
市衛健局 |
1.全面推進健康細胞建設 |
(1)積極開展健康村鎮建設。 |
市農業農村局,各鎮(街道、中心) |
(2)積極開展健康學校建設。 |
市教育局,各鎮(街道、中心) |
|||
(3)積極開展健康食堂建設。 |
市市監局、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各鎮(街道、中心) |
|||
(4)積極開展健康社區、單位(企業)、家庭等健康細胞建設。 |
市委社會工作部、市民政局、高新區、市婦聯,各鎮(街道、中心) |
|||
(5)積極開展健康醫院建設。 |
市衛健局,各鎮(街道、中心) |
|||
(6)提升健康步道、主題公園等運動健身場所覆蓋率。 |
市文旅廣體局、市城管執法局,各鎮(街道、中心) |
|||
(7)強化公共場所適老環境改造。 |
市民政局、住建局,各鎮(街道、中心) |
|||
2.大力開展無煙環境建設 |
(1)貫徹落實《湖南省愛國衛生條例》,鞏固和發展無煙黨政機關、醫療衛生機構、學校、車站、商超、酒店等公共場所建設成果,鼓勵企事業單位落實室內全面無煙要求。 |
市創建辦、市教育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衛健局、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各鎮(街道、中心) |
||
(2)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煙草制品,將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發布煙草廣告和向未成年人出售煙草制品的企業、商家名單,推送至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依法依規實施聯合懲戒。 |
市煙草專賣局、市發改局、市教育局、市文旅廣體局、市市監局、各鎮(街道、中心) |
|||
3.全面推進營養健康場所建設 |
(1)開展“減油減鹽減糖”行動,推廣健康烹飪方式與營養均衡配餐,開展合理膳食宣傳活動,指導廣大居民合理膳食。 |
沅江市衛生健康宣教站、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廣體局、市衛健局、市市監局、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市總工會、市科協,各鎮(街道、中心) |
||
(一)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行動 |
市衛健局 |
3.全面推進營養健康場所建設 |
(2)開展老年營養健康場所(敬老院、老年食堂等)和社會福利機構食堂營養建設行動。 |
市民政局,各鎮(街道、中心) |
(3)開展校園食堂營養建設工作,推進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
市教育局,各鎮(街道、中心) |
|||
(4)引導餐飲服務業烹飪方式營養化改造,開展健康烹飪模式與營養均衡配餐的示范推廣。 |
市文旅廣體局、市市監局、商務局,各鎮(街道、中心) |
|||
(5)動態監測居民營養健康知識知曉情況,持續開展知曉率調查,確定營養健康科普優先工作領域。 |
市衛健局,各鎮(街道、中心) |
|||
(二)居民健康素養提升行 動 |
市衛健局 |
4.大力推進全民健康知識普及 |
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倡導公眾“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充分依靠村(居)委會、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各級各類學校、養老機構和社會組織開展居民、職(員)工、在校師生和老年人健康講座和知識競賽活動。 |
沅江市衛生健康宣教站、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旅廣體局、市衛健局、市總工會,各鎮(街道、中心) |
5.積極倡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
(1)推廣“三減三健”生活方式,引導居民合理膳食和安全飲食,指導大眾開展自我健康管理。 |
沅江市衛生健康宣教站、市文旅廣體局、市衛健局、市市監局,各鎮(街道、中心) |
||
(2)提高各類公共體育設施利用率,推動公共體育場館、企事業單位和高校的體育場地免費或低收費向居民開放,打造社區15分鐘健身圈。 |
市文旅廣體局、市教育局、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各鎮(街道、中心) |
|||
(3)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工間健身和職工運動會、健步走等活動,倡導職工進行體育鍛煉。 |
市總工會、市文旅廣體局,各鎮(街道、中心) |
|||
(三)重大疾病攻堅行動 |
市衛健局 |
6.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 |
(1)推進疾控體系改革,完善聯防聯控機制,全面促進社會共治、醫防協同、醫防融合,夯實基層“多病同防”工作網底,推動疾控事業高質量發展。 |
市衛健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監局、市醫保局,各鎮(街道、中心) |
(2)開展結核病防治攻堅行動。 |
市衛健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醫保局,各鎮(街道、中心) |
|||
(三)重大疾病攻堅行動 |
市衛健局 |
6.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 |
(3)開展艾滋病防治攻堅行動。 |
市衛健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司法局、市醫保局、市婦聯,各鎮(街道、中心) |
(4)開展病毒性肝炎防治攻堅行動。 |
市衛健局、市民政局、市醫保局,各鎮(街道、中心) |
|||
7.強化重點慢性病防控 |
(1)推進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 |
市發改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廣體局、市衛健局、市市監局、市醫保局、市績效辦、市總工會、市煙草專賣局,各鎮(街道、中心) |
||
(2)構建慢性病健康管理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逐步提高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慢阻肺、糖尿病等疾病早診早治能力,持續擴大心血管疾病、癌癥、腦卒中等重點人群篩查范圍。完善慢性病相關診療技術指南,優化危險因素管理、個性化診療、家庭管理等健康服務。積極落實弱勢群體救助救治保障,做好癌癥等患者營養和心理支持。 |
市衛健局、市民政局、市醫保局、市紅十字會,各鎮(街道、中心) |
|||
(四)母嬰健康保障行動 |
市衛健局 |
8.加強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建設 |
推進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建設,市級基本達到三級標準,縣級80%以上達到二級標準。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標準配齊婦幼專干和提供兒童基本醫療服務的全科醫生、專業從事兒童保健的醫生。村級有培訓考核合格人員承擔婦幼健康工作。 |
市衛健局,各鎮(街道、中心) |
9.降低孕產婦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
(1)全面落實“母嬰安全五項制度”,加強托育機構和幼兒園安全管理,切實減少孕產婦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 |
市衛健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各鎮(街道、中心) |
||
(2)加強危重孕產婦和兒童救治網絡建設,市本級、各鎮(街道、中心)至少各設置1個危重孕產婦和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全市危重孕產婦和危重新生兒搶救成功率均達98%以上。加強流動孕產婦和兒童管理服務。 |
市衛健局,各鎮(街道、中心) |
|||
(四)母嬰健康保障行動 |
市衛健局 |
10.推進出生缺陷綜合防治 |
(1)建立市、縣兩級聯動的出生缺陷防治中心。 |
市衛健局,各鎮(街道、中心) |
(2)推廣婚姻登記、婚前醫學檢查、生育指導“一站式”服務,推進落實婚前孕前保健服務。 |
市民政局、市衛健局,各鎮(街道、中心) |
|||
(3)健全產前篩查與診斷服務網絡,完善新生兒疾病早篩早診早治機制,推廣兒童早期發展服務,降低嚴重出生缺陷發生風險,有效減少因出生缺陷導致嬰幼兒死亡,做好殘疾兒童的相關救助工作。 |
市衛健局、市醫保局、市殘聯,各鎮(街道、中心) |
|||
(五)職業健康守護行動 |
市衛健局 |
11.強化職業健康危害源頭防控和風險管控 |
(1)開展塵肺病篩查和職業健康損害因素監測,完善用人單位職業健康信息及風險評估基礎數據庫,構建分類分級、預測預警和監管機制,對職業病危害高風險企業實施重點監管。強化重點行業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 |
市衛健局,各鎮(街道、中心) |
(2)健全職業病診斷與鑒定制度,優化診斷鑒定程序。 |
市人社局、市衛健局,各鎮(街道、中心) |
|||
(3)強化塵肺病等職業病救治保障,實施分類救治救助。 |
市衛健局、市總工會,各鎮(街道、中心) |
|||
(六)優良環境改善行動 |
益陽市生態環境局沅江分局 |
12.持續提升環境質量 |
(1)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最大限度減少揚塵污染,推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
益陽市生態環境局沅江分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執法局、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各鎮(街道、中心) |
(2)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強化地下水管理和保護。 |
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 |
|||
(3)持續推進農村衛生廁所建設。 |
市農業農村局,各鎮(街道、中心) |
|||
(4)加強城市供水工程出廠水、管網末梢水、農村供水工程水質監測和信息公開,保障生活飲用水安全。 |
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局、市衛健局,各鎮(街道、中心) |
|||
(5)建立土壤環境質量調查評估制度,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 |
益陽市生態環境局沅江分局,各鎮(街道、中心) |
|||
(6)完善城鄉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 |
益陽市生態環境局沅江分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管執法局、市住建局,各鎮(街道、中心) |
|||
(六)優良環境改善行動 |
益陽市生態環境局沅江分局 |
12.持續提升環境質量 |
(7)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城市供水管網向周邊村鎮延伸。 |
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各鎮(街道、中心) |
(8)進一步推行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推動源頭減量,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體系。 |
益陽市生態環境局沅江分局、市城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各鎮(街道、中心) |
|||
(9)加強污水管網建設,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
益陽市生態環境局沅江分局、市住建局,各鎮(街道、中心) |
|||
(10)強化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大礦涌水和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力度。 |
益陽市生態環境局沅江分局、市農業農村局,各鎮(街道、中心) |
|||
(11)開展重點區域、流域、行業環境與健康調查。 |
市自然資源局、益陽市生態環境局沅江分局、市水利局、市衛健局,各鎮(街道、中心) |
|||
(12)加強環境與健康綜合監測網絡及風險評估體系建設,實現環境與健康風險動態管理。 |
市發改局、益陽市生態環境局沅江分局、市衛健局,各鎮(街道、中心) |
|||
(13)開展環境污染對人群健康影響的評價,探索建立高風險區域重點項目健康風險評估制度。 |
市發改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衛健局,各鎮(街道、中心) |
|||
(七)食品安全守護行動 |
市市監局 |
13.加強食品安全管理 |
(1)持續推進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和農獸藥減量增效行動,開展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有效截斷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 |
市農業農村局、益陽市生態環境局沅江分局、市市監局,各鎮(街道、中心) |
(2)嚴控糧食收購、儲存環節質量安全,推進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建設,建立基地生產檔案制度和產品追溯制度。 |
市發改局、市農業農村局,各鎮(街道、中心) |
|||
(3)完善食品安全風險分級管理制度,加強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構建從源頭到消費的全過程、高效率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
市市監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公安局,各鎮(街道、中心) |
|||
(4)加大預測預警力度,強化風險評估能力建設。統籌推進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及地方標準制定工作,穩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
市市監局、市發改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局,各鎮(街道、中心) |
|||
(八)健康服務體系優化行動 |
市衛健局 |
14.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 |
(1)加強各級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職業病防治、精神衛生、健康宣傳教育等機構的協調聯動,整體提升公共衛生防控能力,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公共衛生應急指揮體系。 |
市衛健局、市民政局,各鎮(街道、中心) |
(2)動態調整公立醫院公共衛生職責清單,推進醫療機構公共衛生科室設置。開展公共衛生重點專科、學科建設。落實首席公共衛生醫師制度。強化健康大數據共享與分析,提升公共衛生機構對相關信息的匯總與分析研判能力。 |
市衛健局、市數據局,各鎮(街道、中心) |
|||
15.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
加快市級區域醫療中心、臨床重點專科及特色專科建設。推進胸痛和卒中中心建設,提升急性心梗、腦卒中院前急救能力,打造城市主城區15分鐘急救圈。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加強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建設。構建急性心腦血管、重大創傷等急危重癥救治網絡。建立多級、多方聯動的醫療數據監測平臺,加強醫療診治數據分析。發揮中醫藥在慢性病防控、疾病治療和康復中的作用,推動中西醫強強聯合,研究制訂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結合專家共識和臨床診療指南。推進智慧醫院、數字醫聯體、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和醫學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做好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的項目規劃、資金保障、醫保政策支持等工作。 |
市衛健局、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醫保局,各鎮(街道、中心) |
||
16.強化醫療保障 |
穩妥推進職工醫保門診共濟改革和城鄉居民門診統籌改革。統一完善居民門診慢特病政策,統籌保障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門診費用,加快完善影響我省人均預期壽命的重點疾病醫療保障舉措,推動醫保報銷政策向早診早治傾斜、向基層傾斜。全面落實醫療救助政策,加強醫療救助資金規范管理。拓寬衛生費用籌資渠道,推動惠民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加快發展。 |
市醫保局、市財政局、市衛健局,各鎮(街道、中心) |
||
(九)意外傷害遏制行 動 |
市公安局 |
17.推進全社會安全意識提升 |
(1)加大對監護人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毒品危害、生命與安全等知識的普及力度,提高中小學生防溺水和救護能力。 |
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文旅廣體局、市衛健局,各鎮(街道、中心) |
(2)強化駕駛人安全管理,培育駕駛人安全意識和良好駕駛習慣,嚴格駕駛人資格培訓、考試及日常管理。 |
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各鎮(街道、中心) |
|||
(3)提升家庭照護能力,優化社區服務體系,減少未成年人溺水、交通事故和老年人跌倒等意外傷害發生。 |
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衛健局,各鎮(街道、中心) |
|||
(4)定期開展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重點公共場所和單位配置AED。 |
市衛健局、市紅十字會,各鎮(街道、中心) |
|||
18.完善安全管理干預機制 |
(1)加強對水庫、水溝、水塘等特定水域的安全管理,規范各類泳池建設和經營。 |
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文旅廣體局,各鎮(街道、中心) |
||
(2)完善學校、農村路段安全設施建設,定期開展道路安全隱患排查。 |
市教育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 |
|||
(3)加大對無證駕駛、酒駕、超速等重點交通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
市公安局,各鎮(街道、中心) |
|||
(4)切實減輕未成年人課業負擔,緩解社會和家長的教育焦慮。 |
市教育局,各鎮(街道、中心) |
|||
(5)加強常見心理疾病早期篩查和識別,落實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減少心理極端事件發生。 |
市衛健局、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殘聯,各鎮(街道、中心) |
|||
(6)加強流浪動物管理。 |
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局、市城管執法局、市市監局,各鎮(街道、中心) |
|||
(九)意外傷害遏制行 動 |
市公安局 |
18.完善安全管理干預機制 |
(7)加強高層建筑、大型活動、人員密集場所安全管理和隱患排查。 |
市應急管理局,各鎮(街道、中心) |
(8)規范農獸藥和安眠類藥品獲取途徑。 |
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局、市市監局,各鎮(街道、中心) |
|||
(9)建設上下聯動、全民參與的重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健全應急救援隊伍,強化應急救援物資儲備,持續提升救援能力。 |
市應急管理局,各鎮(街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