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風物志·沅江古八景
沅江這片土地,曾留下過三國名將的足跡,浸潤過唐宋詩人的筆墨,更倒映著八幅跨越千年的風景畫卷。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暢游沅江古八景的詩意長河。
明嘉靖年間刊刻的《常德府志》,距今已經約530年,其“卷之三•地理志•景致”中,已經清晰地記錄了“沅江八景”。清嘉慶《沅江縣志》“卷五•山川志”附錄有“八景”,并在“卷二•輿圖志”中繪制有“八景圖”。
昭烈古城
三國文化遺存。嘉靖《常德府志》稱為“劉備古城、劉公城、先主古城”,并錄有無名氏、翟云漢、楊宣等人詩九首。古景位置:嘉慶《沅江縣志》說“在縣西南三里”,嘉慶《常德府志》說在“縣西三里”,1991年《沅江縣志》稱“古城塘”,即今瓊湖街道新興社區古城塘。昭烈,即劉備。
臥龍墨池
三國文化遺存。嘉靖《常德府志》錄有王儒真、吳珍、翟云漢等人詩七首。古景位置有兩說:其一,嘉慶《沅江縣志》說“在縣南三十里”,即今資陽區張家塞鄉境內(境內原有臥龍寺、烏龍堤);其二,嘉慶《常德府志》說“在縣西烏龍寺內”,1991年《沅江縣志》稱“烏龍寺位于縣城西南劉公城”,即今瓊湖街道新興社區觀音寺。臥龍,即諸葛亮;墨池,洗筆之池。
柳堤春漲
明代或明以前自然景觀。嘉靖《常德府志》錄有翟云漢詩一首,有“瓊湖堤上柳依依”之句。古景位置:嘉慶《沅江縣志》說“在上、下瓊湖堤”。
沅田桑柘
北宋自然景觀。宋王安石詩《李氏沅江書屋》有“沅田桑柘可蠶耕,君子其間恥射利”之句。嘉靖《常德府志》稱為“沅洲桑柘、沅江桑柘”,并錄有翟云漢詩一首。古景位置:據嘉慶《沅江縣志》“八景圖”,此景原在楊泗橋一帶。桑、柘,均為落葉喬木,葉皆可飼蠶。
赤江喚渡
明代或明之前人文景觀。嘉靖《常德府志》錄有翟云漢詩一首。古景位置有兩說:其一,嘉慶《常德府志》說在“縣東一里”,并說“赤江,縣東一里,岸有赤土如硃”;其二,據嘉慶《沅江縣志》“八景圖”,此景原在隔赤山相望之江岸。
寒潭釣雪
東漢文化遺存。嘉靖《常德府志》又稱為“寒潭釣魚、寒潭釣艇”,并錄有翟云漢詩一首、吳珍詩二首。古景位置:嘉靖《常德府志》說“寒潭,縣南一里,俗傳東漢嚴子陵嘗游釣于此”;嘉慶《常德府志》說“寒潭,縣南”,又錄有聶銑敏詩《寒潭雪釣》,詩中寫道“桐江山水足清幽,風雪瓊湖跡偶留”,可見,寒潭就是瓊湖的一部分(今上瓊湖與下瓊湖交接水域)。嚴子陵,即嚴光。
桐林晚鐘
明代或明以前宗教文化遺存。嘉靖《常德府志》錄有翟云漢詩一首,詩云:“古剎崔嵬依翠微,碧桐林外日光遲。夕陽隱隱鐘聲起,知是禪僧入定時。”古景位置:嘉慶《沅江縣志》說“在縣西”,并說“在縣西有桐林閣,至晚其鐘自鳴”。桐林,即桐林閣,佛寺;嘉慶《常德府志》說“桐林閣,在縣西。至晚,其鐘自鳴,聲聞數里。”
石湖秋月
明代或明以前自然景觀。嘉靖《常德府志》錄有翟云漢詩一首,詩云:“澄波如練凈如暇,萬里秋光共月華。白發漁翁沉醉后,滿船清夢繞蘆花”。古景位置:嘉慶《常德府志》說“石湖,縣南”,嘉慶《沅江縣志》說在“石磯垸”。石湖,即石磯湖。
天上皓月依舊,人間滄海桑田。沅江古八景就像八顆璀璨的明珠,串聯起這座水城兩千年的水韻風華,也讓沅江這片土地更加豐富多彩、明艷動人。
撰稿 | 楊光輝 王青 任曉輝
攝制 | 李禮 湯偉毅
編輯 | 劉敏
一審 | 劉敏 二審 | 項臏之 三審 | 肖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