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之年,是深入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攻堅之年。市應急管理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立足“大應急、大安全、大減災”,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安全生產獲得益陽市大抓落實激勵,防汛抗災獲省應急委通報表揚,安全生產亡人事故、亡人數均同比下降,全年無較大及以上傷亡事故,安全生產和森林防滅火形勢持續保持穩定,為沅江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一、2024年工作開展情況
2024年,沅江市應急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履職盡責,著力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風險,全力應對各類災害事故,全市“大應急、大安全、大減災”的應急管理新格局逐步形成。
(一)強化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升綜合應急能力
1.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形成以沅江消防救援大隊為尖刀連、部門鄉鎮應急隊伍和民兵為主力軍、新華和威龍等社會力量為必要補充、“益陽中心”四大隊為后備支援的人員力量體系約1800人的多元化應急救援體系。通過組織112場次、多形式的應急演練,特別是針對汛期應急轉移、森林防滅火等高頻風險,有效檢驗了應急隊伍的反應速度,提升了全市應急管理水平。
2.強化應急物資保障。儲備編織袋96萬條、編織布10.8萬平方米、砂石料9.8萬方、塊石0.7萬方、沖鋒舟12艘,購置了一批抽水泵、發電機、油鋸機、割草機、應急燈等特種物資器材,向上級申請編織袋10萬個、彩條布10萬平米、土工布1萬平米。汛期在全市6個重點部位預置“以船代倉”船只12艘砂石1.62萬噸。
3.完善應急預案體系。目前,沅江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送審稿已經形成,等省市出臺后即可發布,修訂完善了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四大類專項應急預案,形成“1+40+N”應急預案體系。同時,推動部門鄉鎮和企業建立健全應急預案。
(二)深化安全生產監管,筑牢安全防線
1.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壓實部門“行業監管”和鄉鎮“屬地管理”職責。每日匯總部門鄉鎮工作情況,做到一天一簡報,并同步報送主要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倒逼部門鄉鎮“比學趕超”。共印制工作日報172期,發放警示、提示、交辦等函件26份。著力強化日常監管檢查,督促生產經營單位落實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人”法定職責、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定期開展重大隱患“自查自糾”、落實安全事故預防機制以及教育培訓、預案演練、安全風險日常警示等工作。今年來,共檢查直管行業企業156家、發出限期整改指令78條,督促企業整改隱患557處。
2.深化重點領域整治行動。今年以來,緊緊圍繞安全守底行動和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要求。突出“道路交通、交通運輸、水上交通、燃氣液化氣、建設施工、自建房、防溺水、水上作業等19項重點安全領域以及非法捕撈、煤氣中毒、違規特種危險作業等風險隱患重點。14個鄉鎮和12個重點行業領域共建立887個重大隱患臺賬,全年共排查隱患8532處、整治6125處,其中重大隱患排查887處、整治881處。
3.重拳打擊違法行為。堅持鐵腕重擊非法違法,全面重塑安全生態,對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工貿企業等直管行業進行全方面、全覆蓋執法檢查。今年以來,共立案44起,行政處罰32.52萬元,其中工貿行業立案11起,危化行業立案17起,煙花行業立案13起,事故立案4起,非法經營立案9起,申報12起應急管理部典型案例,重大處罰17起,行刑銜接移送5起。
4.加強安全生產宣傳。多措并舉開展安全生產宣傳工作,有效增強全民應急意識,提升公眾安全素質。以“安全宣傳五進”活動為載體,深入全市鄉鎮,開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及安全防范宣傳活動;利用“5.12減災日”、《安全生產法》宣傳周、“安全生產月”等重要時間節點,以擺放宣傳展板、發放宣傳資料、答復群眾咨詢等方式,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宣傳活動。截至目前,各安委成員單位、鄉鎮,共計制作宣傳橫(條)100余幅、宣傳標語1000余條、宣傳展板450塊、發放宣傳資料3萬余份。完善137人的應急管理“一把手”群、275人的應急管理工作群、327人防汛抗旱群、414人的災情信息群,每日指揮協調,發布以案示警、預警、預報、提示信息350余條。
(三)提升防災減災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1.全力迎戰冰凍雨雪天氣。1月21日至2月26日,我市先后出現三輪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人民安危冷暖擺在第一位,統籌指揮,精心組織,各級各部門全力以赴抓好各項防范應對工作,圓滿實現了“保安全、保暢通、保供電、保民生、保穩定”的工作目標,全市無一人因災死亡。
2.全力應對極端天氣。加強應急值守,全面落實“631”預警叫應機制,高度重視災害預警信息,第一時間提示警示轄區村(社區)和生產經營單位,警示提醒轄區屬地人民群眾和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員工,汛期成功應對15輪強對流天氣過程,發布各類災情警示信息136期次、微信短信92萬條26.7萬人次,緊急轉移846人,實現人員零傷亡。
3.全力抓好防汛抗災。6月16日至8月4日期間,經歷了城區內澇、內湖防汛(6月23日至27日)、兩次外河(湖)上堤防汛(6月27日至7月10日,7月30日至8月3日)過程,全市上下眾志成城,累計投入防汛抗洪搶險力量11.58萬人次、清基掃障達到676公里、348公里牽燈照明,市鎮村耗資4500多萬元,全市未潰一堤一垸未亡一人。
二、存在的問題及困難
(一)體系尚需完善。雖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應急預案體系,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預案銜接不暢、執行不力等問題。部分部門鄉鎮和企業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強,應急演練的頻次和質量有待提高。
(二)安全意識淡薄。今年以來,省內外事故災害頻發,安全生產形勢嚴峻,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特別重視,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但一些部門鄉鎮,特別是下屬單位、村等基層組織的安全意識缺失、人員缺少、責任缺位,形式主義嚴重,連一些最基本的預警預報、警示提示信息,一些單位都不聞不問、不轉不發,有些地方安全生產工作基本處于“無人管、無人推、無人做”的三無狀態。
(三)安全基礎薄弱。部分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水平不高。部分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風險隱患依然突出,特別是老舊設備設施、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等問題亟待解決。
(四)行政執法堪憂。安全生產的根本在于生產經營單位落實主體責任,而壓實主體責任的“牛鼻子”在于行政執法。生產經營單位對安全生產檢查督辦的問題一拖再拖、不聞不問、屢教不改;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寬、松、軟”,執法環境不佳、隊伍不優,掣肘多。
(五)基礎保障不足。應急管理行業系統人員裝備不足,經費保障不到位,“人財物”三要素保障十分有限。專業技術人才極少,風險隱患排查、危險源辨識、問題整改把關基本流于形式。鄉鎮基層執法人員和專業短缺,人員流動較大,導致執法證數量不足,無法開展行政執法。
三、2025年度工作計劃
(一)優化應急預案體系。繼續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加強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定期組織應急預案的修訂和評審工作,確保預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時,加大預案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全社會對應急預案的認知度和執行力。
(二)加強應急指揮平臺建設。繼續完善應急指揮平臺的功能和性能,加強與水利、公安、林業等部門單位的信息融合應用,實現應急信息資源的快速整合與共享,提升災害預警、風險評估、決策支持和指揮調度能力。
(三)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繼續落實包括所有市級領導以及所有鎮、部門領導在內的《沅江市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職責任務清單》。督促全市領導干部按季或月完成清單要求的“部署、安排、調度、督導、檢查”等職責任務,履行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職責,切實將安全生產工作與各級各部門業務工作“同時安排部署、同時組織實施、同時監督檢查”。
(四)深化專項整治行動。針對重點行業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通過加大執法力度、曝光典型案例等方式形成有力震懾。同時加強源頭治理和過程管控推動安全生產由“事后處理”向“事前預防”轉變。
(五)保持打法治違高壓態勢。牢牢牽住“打非治違”這個安全生產監管的“牛鼻子”,用法律武器督促生產經營單位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確保風險隱患清零。狠抓事故調查,建立應急、交警、人社、衛健、公安等部門參與的安全生產事故比對核查聯席會議制度,對安全生產亡人事故線索,按照“不放過一起”原則,開展事故調查和處罰,形成以事故教訓推動安全生產的良好勢頭。
(六)加強應急宣傳教育。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加強應急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市的應急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特別是加強對中小學生的應急安全教育,培養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