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沅江市民政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上級民政部門的悉心指導下,以黨紀學習教育為抓手、以三基職能為根本、以打造特色亮點為導向,各項目標任務有序推進。
一、主要成績
(一)民生實事可及可感。低保、特困、殘疾人“兩項補貼”、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救助標準穩步提高,有力夯實基本民生保障基礎。全面完成557戶困難老年家庭適老化改造及驗收,排名在益陽地區位居第一。10家益老食堂均已建設完成并投入運營,日流量均在50人次以上。
(二)社會救助監管不斷強化。深入開展救助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行動,成立2個專項治理小組深入各鎮(街道、中心),對政策落實不到位、惠民資金使用不規范等問題進行重點督查,切實維護好群眾切身利益。規范資金使用,救助管理資金嚴格按照“民政核定名單、財政核撥資金、農商銀行代發”三級審核流程,通過“陽光系統”實行“一卡通”發放。做好防止返貧“三類對象”監測管理預警,強化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健全主動發現機制,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兜盡兜。
(三)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全方位構建“1+2+12+N”養老服務保障網,打造沅江市社會福利中心這1家專業照護、優質服務、精細管理的縣級失能失智集中照護機構;打響沅江市社會福利院及脂湖養老公寓這兩家示范引領新標桿;打亮12家鄉鎮敬老院向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轉型文章;布局76家農村養老服務點,著力完善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持續開展養老服務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強養老機構日常監管,守牢安全生產無意外底線。
(四)基層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推進社會組織孵化培育,加大公益慈善、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扶持力度,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加大慈善宣傳,弘揚慈善理念,通過“慈善+社工”模式,促進慈善事業和社會工作融合發展,打造“益行益善+”系列慈善品牌,開展“社工+為老志愿服務站”系列活動。截至9月下旬,累計開展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活動71次,惠及群眾1785人次。以新人新店為抓手,以“四新”協同為主攻,規范福彩店管理,拓寬福彩渠道建設,提升福彩品牌形象,2024年,全市新增7家站點,2家高銷量傳統店福潮化,截至目前累計銷售福利彩票5110.8萬元,同比增長35.21%,全省排名12位。
(五)社會事務規范發展。加強地名管理,深化平安邊界建設。持續鞏固殯葬改革成果,足額落實惠民殯葬政策,積極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督查,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減輕群眾喪葬負擔。規范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健全未成年人關愛保護體系,有效利用募集資金,動員社會力量,為“一老一小”送去關愛服務。完善婚姻家庭全周期輔導制度,創新婚前輔導、婚姻登記、輔導教育、婚俗改革一體化服務機制,為幸福婚姻家庭保駕護航。
二、存在問題
在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面對上級的高要求、群眾的高期待、工作的高標準,依存在一些不足:養老服務完整性、平衡性、精準性還有所欠缺,持證養老護理員培養、老人個性化上門服務等工作依然存在一定困難。社會組織專業化發展進程較慢,孵化培育效果不明顯。品牌打造還不夠出彩,婚姻登記服務、婚俗改革在活動開展和品牌宣傳上下功夫還不夠,整體上還缺乏有影響力的、有知名度的亮點工作。
三、2025年工作打算
(一)全力抓好精準保障。深入開展救助領域綜合治理,規范臨時救助程序,優化申請審核流程,規范臨時救助備用金管理使用,提高臨時救助效能。主動開展低保領域清理核查,對2021年以前的資料進行梳理并錄入系統,利用“大數據”提升低保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持續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及腐敗問題,暢通社會救助“信、訪、網、電”等多個渠道,積極回應信訪群眾救助訴求,有效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全面推廣使用“救助通”,打造數字民政建設,實現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腿”。
(二)深入推進養老改革。完善老齡工作體制,持續推進全市公辦養老機構縣級統管,提升縣級兜底養老保障能力。努力推動民生實事“可感可及”,推進老年助餐點在城鄉落地生根,推動城區線上訂餐功能新延伸。規劃建設農村互助養老點,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六助”服務,構建更為普惠可及的農村養老服務網。加強養老機構消防安全督促檢查,定期組織開展消防安全大檢查,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
(三)全面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繼續做好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補貼資金發放,每月動態管理名單。開展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的培訓,解讀相關兒童保護制度和政策,做好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
(四)引導社會組織健康發展。促進社會組織登記與管理提質增效,開展“僵尸型”社會組織清理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非法社會組織。重點培育和扶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行業協會、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到位、作用明顯的社會組織發展格局。加強部門協作,規范社會組織多級多層監管體制,為沅江市社會組織的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社會組織發展環境。
(五)提升專項社會事務管理。一是深入推進婚俗改革,繼續深入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倡導新人移風易俗、婚俗新辦簡辦。二是積極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加強日常街面巡查,做好“夏季送清涼”及“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做好兩項補貼的發放,將補貼資金及時發放到殘疾人手中。三是常態化開展殯葬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及腐敗問題督導檢查,加大“深埋不留墳頭”節地生態葬經常性檢查,對違建墓地發現一座及時整治一座。深化移風易俗改革,積極倡導綠色文明祭掃。四是以“四新協同”為抓手,加大增機布點力度,大力發展新渠道建設,以福潮店逐步取代傳統店。加強資金和人員共投入,線上線下相融合,將腰部站點和福潮店逐步打造為高銷量站點,以點帶面向共同發展推進。五是守牢安全生產底線,加大各類風險隱患持續排查整治力度,堅決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