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我局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省、益陽市 “放管服”和 “一件事一次辦”改革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銳意創新,真抓實干,實現了改革不斷深入、政務服務質量明顯提升的效果,促進了營商環境的改善優化。現將今年行政審批服務有關工作情況和明年工作思路簡要匯報如下。
一、2020年工作總結
(一)統籌推進“放管服”改革
1、全面規范四項清單。完善縣(市)、鎮(街道)兩級政務服務實施清單和權責清單,對清單中的基礎要素進行規范、統一,細化、量化政務服務標準,形成標準化辦事指南信息,做到事項清單“應有全有、應容盡容”。市(縣)本級已發布實施清單5430項,發布率100%,已發布權責清單4729項,發布率100%;鎮村已發布實施清單17348項,發布率100%,已發布權責清單2402項,發布率100%。組織市直有關單位按照湘政辦發〔2019〕50號文件規定認真清理本單位擬保留的中介服務事項,匯總形成《沅江市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與2016年第一批、2018年第二批合計相比減少16項。
2、完善和落實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市審改辦于6月1日印發了《沅江市人民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完善和落實政府權責清單制度的通知》。我市市直和駐沅權責單位共43個,已有40個單位填報權責清單并報送至市審改辦(公安局、金融辦、人民銀行未報送)。審改辦成立了由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相關業務股室人員組成的審核工作組,對各單位報送的職權事項有無遺漏、與省平臺目錄是否匹配、權責內容填寫是否規范準確等情況進行審核,并提出審核意見反饋各單位修改。7月28日,市審改辦將初步審核修改后的40個市直部門權責清單報送至市委編辦、市司法局進行“三定”規定銜接情況與合法性審查。益陽市級權責清單出臺后,審改辦結合益陽市權責清單與編辦、司法局審查意見,反饋至各單位對本級權責清單進行完善公布。10月15日,市審改辦按益陽市要求,在“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中發布了本級權責清單。
3、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一是全面整改“法定辦結時間不一”“辦事材料不統一”等問題。初步實現了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事項名稱、編碼、類型、設定依據、受理條件、服務對象、申請材料、辦理時限、收費項目等要素的統一。進一步“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提升“即辦程度”“辦理深度”。對標省、益陽市要求,縮減實施清單中的承諾時限,進一步精簡申請材料,減少跑動次數,將1至2個工作日可辦結事項調整為“即辦件”,將事項“信息發布(一級深度)”調整為“材料預審(二級深度)”。我市政務服務事項共1852項,即辦件237項,承諾時限在法定時限50%以內的事項1457項,所有事項辦理深度均在二級及二級以上標準。二是清理規范中介服務。將中介服務事項清單提交市司法局進行合法性審查,相關單位對事項名稱、設置依據等進行核準校正,確認形成《沅江市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共73項。以沅政辦發〔2020〕12號文件印發,并在沅江市人民政府網站上向社會公布。規定凡未納入清單的中介服務事項,今后一律不得作為行政審批的受理條件;確需新設的,必須進行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審查認證,依照法定程序設定并納入清單管理。13個涉及中介服務的審批單位編制了《沅江市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指南》,規范收費行為,明確服務時限,確定投訴渠道。
4、進一步向園區和鄉鎮賦權。一是梳理編制及合法性審查等程序,報請市政府主要領導同意,以政府辦名義印發公布了《關于向湖南沅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下放縣級經濟管理權限的決定》、《沅江市鄉鎮(街道)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沅江市賦予鄉鎮(街道)部分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目錄》,向園區下放32項審批權限,賦予鄉鎮(街道)46項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二是審改領導小組印發了《<沅江市鄉鎮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沅江市賦予鄉鎮(街道)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目錄>實施方案》,審改辦印發了《加快推進向園區賦權工作的通知》、明確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加快推進各項任務按序時進度要求完成。三是組織放權單位與承接單位簽訂了授權委托書。四是基本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審批”。審改辦印發了《沅江市鄉鎮(街道)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工作方案》,草擬了《沅江市審批服務專用章管理使用暫行規定》。所有鎮(街道)村(社區)已使用“審批服務專用章”,12個市直部門已使用行政審批專用章。
5、復制推廣改革舉措。已對13項全面復制推廣改革舉措中的前9項進行了摸底,除第5項實行社保用工登記“二合一”改革舉措外,其余涉及“互聯網+政務服務” 的有關工作,均已實現網上辦理。
(二)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
1、實行跨域通辦。在市(縣)、鎮、村三級服務中心同步設立跨域通辦窗口,配齊配足辦公設備和專職工作人員,扎實打造三級協同、全市通辦的工作閉環。通過市政府門戶網站政務服務旗艦店“一件事一次辦”總入口(PC端)和“沅江政務”微信公眾號,實行“單點登錄、全市漫游、無感體驗、精準到達、全程網辦”;由跨域通辦窗口工作人員指導辦事群眾登陸PC端總入口和微信公眾號、實行網上操作,提供資料掃描上傳、郵寄等輔助服務,幫助辦事群眾順利實施網上異地辦事。今年“跨域通辦”累計辦件24357件,另外有231項事項可通過沅江市政務服務旗艦店實現“一網通辦”,實現“了了了了 “實體政務”和“網上政務””雙軌運行,實現部分事項“老百姓辦事不出村(社區)”。
2、完成流程再造。2019年,我市對“四辦”清單進行了梳理,770項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可實現馬上辦事項 311 項、網上辦事項748 項、就近辦事項70項、一次辦事項 768 項;取消了“四辦”實施清單中“其他材料”等字樣的表述;明確不重復提交申報材料的要求。2019年8月、2020年4月相繼發布一、二批“一件事一次辦”目錄清單,將多部門多個事項合并辦理,統一標準,制作辦事指南,規范流程,壓縮辦理時間。按照“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出件”模式,優化簡化部門內部審批環節和業務流程, 37家窗口單位完成了流程優化再造,全市各部門共減少服務環節1250個,減少送審材料560份,減少辦理時間50%以上,政務事項 “三減”率達92.3%。原需2個工作日以內辦結的193項服務事項,均調整為“即辦件”,現一個小時內可辦結。
3、推行智能導辦。升級改造了政務服務旗艦店智能導辦模塊,能根據查詢提供的條件和情形,自動匹配出相對應的一次性告知單,通過微信下載的“二維碼”提供導辦服務,網辦指南更加清晰明。
4、落實 “三集中三到到位”。印發了《沅江市深化審批服務“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實施方案》,各涉改單位根據自身實際出臺改革實施方案,按照“集中為原則、不集中為例外”的要求,采取督查督辦、限時整改、追責問責等系列措施施,緊抓“放權、集中、到位位”三個關鍵,取得了明顯成效。37個涉改單位應進駐事項為1852項,實際進駐1852項,事項進駐率100%,36個單位已明確牽頭股室,并加掛“審批服務股”牌子(融媒體中心無行政職能可不設立),32個單位審批服務股室或牽頭股室已進駐政務大廳,均已設立了首席審批員并進駐大廳辦公,出具了授權委托書,5個審批服務工作量小的單位采用聯絡員制進駐綜合窗口,政務大廳進駐人員共計285人。
5、推進基層政務標準化。一是鎮級黨群和政務服務中心““規范化”。制定了《關于進一步規范鎮(場、街道)政務服務的通知》(沅辦發〔2020〕5號),進一步推進全市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提升服務質效。目前,全市12個鎮本級黨群和政務服務中心共設立78個政務服務窗口,進駐108名工作人員,日均為群眾辦理各類政務服務事項720余件。二是村級便民服務中心“便民化”。 為全市198個村(社區、管區)建立了平臺賬號,完成了村(社區)政務事項益陽市一窗受理系統的引用、新增工作。編制了《沅江市村(社區)黨務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和辦事指南(試行)》,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可辦結35個政務服務事項,其中辦理就業失業登記證和老年人優待證立等可取。由村干干部擔任代辦員為村民提供服服務,徹底解決了農村地域廣廣闊、人口分散、群眾辦事不不便的實際困難。
(三)開展“互聯網+政務服務”
1、不斷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已與省市一體化平臺數據對接,統一身份認證,在全市實現服務事項跨域通辦。電子政務外網實現三級全覆蓋,全市14個鎮(場、街道)、70個市直部門、198個村(社區、管區)已全部接入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外網平臺。全市各級審批服務事項原則上已全部納入全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統一發布,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涉密等外,1404項審批服務事項均已實現在線辦理。在政府門戶網站開設沅江市政務服務旗艦店,高頻事項在頁面上向辦事群眾特別推薦。至目前,我市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已達到73%。
2、大力整合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功能。配合益陽市城市設計院對沅江市大數據中心建設進行了前期調研,堅持“一數一源”、多元校核,對我市政務信息資源的采集、存儲、交換和共享工作進行了初步規劃。通過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政府門戶網站、兩微一端、實體政務大廳自助查詢設備等渠道,主動公示政務服務大廳所有窗口的業務咨詢電話,方便企業、群眾咨詢。組織各市直單位對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里的政務服務事項的實施清單要素進行全面優化,將辦理時限、辦理環節、材料信息分別壓縮10%以上,網辦深度三級以上比例達75%。市住建局窗口和市市監局窗口分別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企業開辦過程中已實行“容缺審批”。
3、推行政務數據共享。我局已收集鄉鎮、市直部門各單位電子公章印模、證照模板,完成所有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的梳理和填報,在統一門戶上進行公示。
4、統籌線上線下同質服務。一方面大力提高服務項目網辦率,目前全市185項事項可通過沅江市政務服務旗艦店實現“一網通辦”,1320項事項可通過網上申報;另一方面從實際出發,統籌提升線上線下集成服務效能,做到網上網下同質服務、互補互助,如辦稅服務專區大力推行電子稅務,目前80%的業務全程網上辦理,在全省155個政務大廳稅務窗口考核中排名第四,被推薦參評“湖南省五星級辦稅服務廳”。
(四)促進行政效能提高
1、全面實行行政效能電子監管。建立行政效能電子監管系統,從受理到辦結,實現全流程監察、“好差評”監督。今年全市累計收到預警35次,均在規定時限內辦結。出臺了《關于印發政務服務大廳窗口管理制度的通知》(沅形審發〔2020〕6號),對窗口工作人員的考勤、行為規范做了明確要求,并制定了政務服務大廳窗口主任會議制度和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促進了工作作風和服務能力提升。
2、實現“好評差”線上線下全覆蓋。市政務服務大廳已安裝63臺“好差評”評價器,12個鄉鎮(街道)與省一體化平臺“好差評”系統順利對接,實現了沅江市政務服務旗艦店、實體大廳窗口、自助終端、觸摸查詢終端的“好差評”線上線下有機融合。廣大企業和群眾可對線上預約、咨詢、申報、反饋和線下政務服務進行“好差評”。“好差評”制度線上已覆蓋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所有入駐部門和事項。自實施“好差評”制度以來,已有31124人次對窗口政務服務給予“非常滿意”的評價。
3、持續深化減證便民工作。印發了《關于開展“減證便民”專項清理工作的通知》(沅審改辦發〔2019〕1號)。通過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凡是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的證明材料,一律取消;能通過個人現有證照證明的證明材料,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請人書面承諾方式解決的證明材料,一律取消;能通過網絡核驗或部門聯驗的證明材料,一律取消。最大限度精簡不合法、不合理以及為規避責任、轉嫁矛盾而要求提供的各種證明材料,最大力度優化證明材料開具的辦事流程,高標準建立政府部門業務對接信息共享機制,全力打造證明材料精簡規范、辦事流程方便快捷、服務群眾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新模式。
4、推進12345政務服務客服號建設。12345市長熱線平臺由市長熱線辦管理,市民可以通過12345熱線平臺進行投訴、咨詢,轉市政務服務部門辦理答復。
(五)進一步完善政務管理服務體制機制
1、以黨建為引領助力政務服務。制定了《中共沅江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深入推進“黨建+政務服務”工程實施方案》(沅行黨組【2020】13號),堅持以黨建工作為引領,把黨的建設融入重點工作、日常工作,融入“百日攻堅”“百日沖刺”勞動競賽活動,著力強管理、優服務、促改革,促進了窗口作風轉變、政務效能提升、政務環境優化。
2、打造集成服務專區。設置了企業開辦、稅務、工改、婚登等8個集成服務專區,如企業開辦便利專區將注冊登記、印章刻制、稅務登記、發票申領、銀行開戶、社保登記、公積金開戶等6個事項集中辦理,實行“串并聯”無縫對接,已為1073家新創辦企業提供集成高效服務,企業開辦時間由原來的平均5天壓縮到1.5天;橐龅怯浄⻊諏^集辦理結婚(離婚)登記、婚姻調解、婚前檢查于一體,今年接待服務對象12808人次,無一差錯,登記合格率100%,進駐服務專區的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委員會,調解了973對家庭糾紛案件,調解成功321對,有效降低了家庭離婚率,促進了家庭社會和諧,榮獲了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稱號。
3、深入推進政務公開,。不斷完善政政務信息公開方式,進一步規規范政務公開的形式和載體,,通過政務信息公開專用平臺臺、LED電子顯示屏、大廳門戶網站、展板資料等,及及時公開相關信息,保障了公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督權。通過對外公開承諾、公公布效能投訴電話、持續開展展窗口服務滿意度公眾測評等等方式,拓寬監督渠道,保證了政務服務完全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中,群眾對政務服務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4、建立監督問責和考核機制。加強了行政效能電子監管系統應用管理,安排了專人對網上政務服務監管系統實行實時在線監管,每月召開一次窗口主任會,通報監查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明確整改要求及時限。建立投訴處理機制,設置政務服務意見收集箱,公示投訴舉報電話,認真聽取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及時、公正處理群眾投訴舉報,今年共接各類投訴舉報7起,處理投訴舉報7起,投訴舉報處理率100%,回訪群眾滿意率100%。制定了《2020年沅江市政務服務大廳窗口及工作人員績效考核方案》,從服務態度、工作效率、日?记诘确矫鎸Υ翱诠ぷ魅藛T進行綜合考評,堅持做好考核結果運用,提高了窗口單位及窗口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積極性。
5、“六穩”“六保”成效明顯。設立了“六穩”“六保”政策兌現“一件事一次辦”窗口,安排了人員和設備,將“六穩”“六!闭邇冬F的33個事項在市“一窗受理”平臺“一件事一次辦”模塊中及時配置調試;確定了“六穩”“六保”政策兌現,今年累計辦件12408件,惠及企業2648家,減免稅額1955萬元。
(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一件事一次辦”事項入駐不全。市直部門“一件事一次辦”套餐部分事項未進駐政務大廳。益陽市一窗受理綜合辦公系統應用度較低,“一件事一次辦”套餐辦件量少。
2、鎮街黨群和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滯后。大部分鎮(街道)服務中心場地面積不足,事項進駐偏少,管理機制不順,服務水平較低,導致縱向跨域通辦難度大。
3、“網上辦”推介力度不夠。老百姓對微信公眾號、APP等應用了解不多,仍習慣于走紙質材料,導致網辦率不高。
4、信息壁壘仍在存在。市直各部門之間仍未完全實現互聯互通,導致窗口工作人員仍然需要使用多系統辦理業務,尤其是基層辦事窗口,村級便民服務員為了確保下沉政務服務事項落地可辦,有時需要掌握多個業務系統,如老齡業務系統、湖南省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管理平臺等,加大了基層負擔。
二、2021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
(一)工作目標和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持續在夯實基礎、提升效能、優化營商環境上下功夫,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為群眾和企業提供規范、便利、高效的政務服務,努力把我市打造成為全省“辦事效率最高、營商環境最佳、群眾改革獲得感最強”的縣市之一,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勝利開局和推動沅江“二次創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工作重點
1、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是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按照省、益陽市要求,積極承接下放政務服務事項,結合沅江實際加大向園區和鎮場街道賦權力度。二是繼續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推進政務服務事項各要素和辦事指南共性要素標準化,創新方式,切實讓企業和群眾全面知悉辦事流程、材料、費用、時限等信息。三是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進一步推進線上線下融合辦理。
2、持續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提高“益陽市一窗受理綜合辦公系統”的應用度,所有涉及“一件事一次辦”事項的市直部門都使用該系統辦理業務。
3、進一步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扎實推進“一件事一次辦”跨域通辦,持續深化網上辦理深度,逐步達到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實現辦事群眾“一次都不跑”。推進政務數據共享互通,探索建立權威高效的政務服務數據共享對接協調機制。
4、發揮“好差評”作用,促進政務服務效能提升。加強“好差評”與“紅黃牌”制度體系建設。提升評價范圍覆蓋率、提升群眾實際評價率、提升差評有效處置率、提升數據匯集及時準確率、提升評價結果運用率,加強“紅黃牌”時效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