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總結
(一)扎實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
1.省定3批285個“一件事一次辦”事項落地可辦。通過逐個梳理事項、科學設置窗口、做強后臺支撐、優化審批流程,落實好“一門、一網、一次”的改革要求,抓好“一件事一次辦”事項的落地工作。截至目前,我市三批“一件事一次辦”事項實現同一件“事”全省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總辦件量256430件。
2.推進“一件事一次辦”主題集成服務。圍繞個人、企業、項目全生命周期,推出17個主題集成“一件事”。其中企業開辦、二手房過戶水電氣聯辦等“一件事”成效明顯。一是企業開辦一件事實現企業注冊登記、刻章、銀行開戶、社保登記、發票申領等多部門審批全流程“一件事一次辦”,全流程壓縮至1個工作日,其中營業執照申領壓縮至2個小時以內。截至目前,有755家企業通過政務服務大廳郵政快遞足不出戶領取營業執照,為新開辦企業免費贈送印章1900余套。二是二手房過戶水電氣聯辦一件事,通過流程再造,辦理時限進一步壓縮至1-3個工作日內完成(受理至登簿業務止),資料齊全可在1個工作日內辦結。今年以來,累計辦理二手房過戶一件事1101筆,其中水、電、氣過戶聯辦49筆,群眾反映良好。
3.拓展“一件事一次辦”服務范圍。創新打造公租房租賃“一件事一次辦”。建立網辦機制。量身打造了“公租房租賃一件事”特色模塊,依托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系統,通過應用電子印章,建立“網上申報、動態監測、全程在線”業務辦理機制,申請人只需“一張表單、一套材料、一次提交”(準備住房困難報告及收入證明兩項必需材料)。實現線上線下同質辦,線上由PC端進入省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進行網上申請,線下就近到所在村(社區)、鎮(街道)以及市本級政務服務中心實現“一窗受理,一窗辦結”。整合優化審核流程,將原來需提交的10多份材料、跑13個部門單位、35個工作日完成審核辦結,縮減到提交2份資料、跑一個辦理點、7個工作日內審核辦結。目前,線上線下共收到公租房申請事項186件,已完成審核辦結159件,為圓群眾“住房夢”按下了“快捷鍵”。
(二)深入推進“放管服”重點任務
1.印發實施《沅江市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分工責任方案》,34項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
2.扎實開展“走流程、解難題、優服務”行動,9名政府領導和38個部門負責人通過領導率先走流程,現場發現“堵點”“痛點”問題80個,其中已解決71個,另外9個持續優化整改中,有效推進流程優化和審批提速。
3.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揭榜競優”。我市揭榜2項省級任務(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實施應用),1項益陽市級任務(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一件事)。已完成既定目標任務,正在持續改進優化。
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一是“個性化”定制清單。以國務院、湖南省162個通辦事項清單為基準,99個事項已實現跨省通辦(162個通辦事項清單中92個縣級無審批權限,1個為低頻事項,4個在2023年底前實現跨省通辦,落地65項,同時結合沅江實際,梳理了經營性道路旅客貨物運輸駕駛員從業資格證補發、機動車駕駛證證件損毀換證等34個事項,共計99個通辦事項),形成《沅江市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清單(99項)》,統一編制了辦事指南。二是優化網上辦事體驗。豐富網上指引,在政務服務旗艦店開辟“跨省通辦”服務專區,設置“可在異地辦理的沅江事項”和“可在沅江辦理的異地事項”專欄,根據不同主題、生命周期、辦事部門等接入個人辦事事項83個、法人辦事事項16個;推進電子印章使用,匯聚電子證照,實現“網上審批”;指導群眾充分利用APP、自助服務設備終端和支付寶等進行跨省通辦;同時加強對 “跨省通辦”業務辦理的跟蹤督促和業務指導,建立從申請、辦理、反饋、回訪等全周期的服務體系。三是當好線下“店小二”。在縣、鎮兩級政務服務大廳設立“跨省通辦”專區(窗),配備專人,提供異地咨詢、異地代收代辦、異地聯辦、異地直辦服務,開展“跨省通辦”業務培訓,切實提高“跨省通辦”服務能力和水平。創新引入“智慧云曉屋”,以互設曉屋作為跨省通辦事項載體,將99個“跨省通辦”服務事項納入沅江曉屋,設置跨區域“云坐席”,打破地域界限和行政壁壘,開啟“服務無界”新嘗試。推行幫辦代辦、引導教辦等線下服務,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和不熟悉網絡操作的辦事人提供更多便利,更好滿足多樣化、個性化辦事需求,為企業群眾提供收件和結果送達等服務,實現異地企業、群眾辦事“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就近“一次辦成”。四是擴大服務“朋友圈”。目前已與廣東、山東兩省16地簽訂“跨省通辦”合作協議,構建兩地業務、數據互通共享的新橋梁。此外,還通過《湘商》雜志,網絡小格、電視媒體、“敲門行動”等多種形式精準推送,擴大知曉面,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今年以來,共辦理“跨省通辦”政務服務事項事項2800件,切實讓企業群眾享受改革紅利。
4.精準推進放權賦能。強力推進第三批106項縣級經濟管理權限下放至園區,2020年至2022年共向園區下放172項權限,著力打造具有園區特色的全鏈條閉環審批模式,實現“園區事園區辦”。協調市醫保局、市殘聯將醫保服務、殘疾人證等事項下沉到鎮(街道),實現就近辦理。
5.規范網上中介服務超市管理運行。開展中介服務標準化建設工作,公布《沅江市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2022年版)》,清理保留了21家市直部門101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全市已入駐湖南省網上中介服務超市的中介機構22家,作為委托人入駐的機關事業單位91個,通過中介超市進行中介服務交易4筆。
(三)提升線上服務能力
1.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的支撐能力。在政務服務旗艦店整合各業務部門的政務服務事項網辦渠道,提供統一網辦地址和網上預約服務。開設老年人服務專區,增加語音點讀、大字閱讀、“輔助線”及“配色調整”等功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線上辦事。加快推進電子證照共享應用,對照《湖南省2022年常用電子證照制發匯聚清單》,梳理2019年至2022年我市已匯聚的電子證照,在2022年11月底前將已匯聚的電子證照加蓋電子印章后上傳省電子證照平臺。
2.提升網辦深度。全市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100%,網辦深度三級及以上標準市直部門達到98.54%、鄉鎮(街道)99.81%,四級深度市直部門達到76.11%,鄉鎮(街道)93.46%。全市政務服務辦件法定提速率99.91%,承諾壓縮率89.12%,即辦件率80.01%,即辦件逾期率0%,事項覆蓋率85.72%。
3.加強“互聯網+監管”。持續動態更新監管事項目錄清單,事項認領完成率100%、實施清單填報完成率100%,已匯聚投訴舉報信息610條,監管行為信息9277條。
(四)提升線下服務能力
1.貫徹落實《湖南省政務服務中心管理辦法》。加強政務服務大廳運行管理。結合沅江實際,印發實施《沅江市政務服務中心管理辦法》(湘政辦發〔2022〕20號),從場所建設、職責分工、進駐事項管理、窗口及人員管理、運行管理、基層便民服務、監督與考核、保障措施等8方面規范了政務服務大廳運行管理。
2.推進政務服務大廳精細化管理。一是場地管理精細化。持續深化綜合窗改革,完善便民服務設施,規范窗口設備擺放,細化安全管理措施。二是人員管理精細化。健全窗口工作人員異動管理制度,規范人員進出管理;規范請銷假管理,改進請銷假審批方式,實行“釘釘OA”打卡;重塑服務形象,修訂了窗口工作人員行為規范、“十條禁令”等制度;規范窗口學習教育和業務培訓。三是服務管理精細化。強化進駐事項管理,落實“應進盡進” 和“四減一優” ;強化運行管理,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建立“首席事務代表”和聯席會議制度;構建三級幫代辦體系,推行錯峰預約辦、“移動辦”、上門辦。四是督查考核精細化。健全日常巡查制度,拓寬暢通投訴舉報渠道,落實問題督辦整改機制,健全督查考核評價機制。
3.深化“綜合窗”改革。優化窗口設置,推進窗口分類整合,按照“前臺統一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模式,取消單獨設置的部門窗口,設置1個“綜合窗口”和8個“主題綜合窗口”,減少部門窗口35個,減少前臺受理人員48名,企業群眾辦事可在綜合窗口實現“一窗受理”。建立聯辦服務機制。包含綜合窗運行規范、綜合咨詢服務、并聯審批和幫代辦等工作機制,集成服務,實現“一次辦好”。綜合窗受理的即辦件“即來即辦”,承諾件按“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審批模式辦理,線上則是通過PC端進入省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進行網上申請,進窗事項實現線上線下同質辦理、“一次辦好”。通過“一件事”流程再造,減少審批環節1250個,減少送審材料560份,減少辦理時間50%以上(企業開辦由5天壓縮到2小時)。
4.推進“清廉大廳”建設。增強清廉意識。通過學習教育,建設清廉文化墻和廉潔宣傳欄、簽訂廉潔服務承諾書,筑牢大廳工作人員崇廉尚廉的思想根基;構筑清廉堡壘。設置共產黨員示范崗,開展“窗口黨旗紅”黨建品牌創建、“五零承諾服務”活動,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示范引領作用。規范審批行為。優化審批流程,規范辦事指南,動態管理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制定審批服務手冊,規范審批自由裁量權。強化問題整改。強化日常巡查,全面排查整改“明進暗不進”“體外循環”等問題。健全長效機制,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運行。健全日常巡查、考核評價、問題線速移送等運行管理工作機制,健全政務服務大廳人員管理、行為規范、事項管理、作風建設等15項管理制度,形成了全過程監管、全方位考評的“清廉大廳”建設長效機制。相關工作經驗作法在益陽市級以上新聞媒體宣傳推介。
(五)規范行政效能電子監察。印發實施《關于進一步做好行政效能監管工作的通知》,建立市鎮村三級行政效能監管體系,壓實市直部門、鎮(街道)監管責任,健全常態化人工定時監測、專人提醒催辦機制,通報、督辦、約談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保障行政審批監管工作規范有序運行。今年以來,平臺全市無1例“紅黃牌”辦件。
(六)創新“好差評”評價監管。融合建立了“好差評”與政務大廳投訴處理機制,整合了監管力量,建立健全專員統籌監管、分工高效處置、領導審核把關和專人差評回訪機制,實現每例“差評”核實到位、整改到位、反饋到位、回訪到位。今年以來,全市共產生2個“差評”,經回訪核實為“無效差評”,回訪滿意率100%。
二、2023年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標和主要措施
(一)縱深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打造政務服務升級版。推進企業、項目和個人3個全生命周期相關政務服務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完成時限:2023年9月份前完成)
(二)持續深化“放管服”重點領域改革,推進告知承諾制全面落地,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規范網上中介服務超市管理運行。(完成時限:2023年10月份前完成)
(三)全面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全面強化“一網通辦”支撐,推進全流程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加快電子證照匯集、推廣應用和電子印章推廣應用,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互聯網+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完成時限:2023年10月份前完成)
(四)持續提升行動效能。全面加強行政效能監管,全面落實“紅黃牌”和“好差評”制度。(完成時限:2023年10月份前完成)
(五)加強線上線下政務服務大廳運行管理,持續優化營商政務環境。(完成時限:2023年10月份前完成)
(六)全力沖刺創優爭先目標。要樹形象,爭先進。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作為市委市政府的形象窗口,要大膽行使管理權限,加強人員培訓,從服務、智慧、管理、安全、績效等方面著手,通過“黨建+”來促進服務優化、精氣神提升。按照“花開四季”的要求,年初制定詳細的“作戰圖”,細化分解工作任務,壓緊壓實分管領導、股室(中心)主任工作責任,凝聚單位工作合力,加強典型經驗宣傳推介,及時協調解決難點問題,推進各項工作措施落地生效,奮力爭創省、市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