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庫區移民事務中心
(2023年6月8日)
沅江市共有大中型水庫移民35911人,這些對象是由柘溪水庫四季紅鎮安置區移民、胭包山水庫胭脂湖街道庫區移民以及其他水庫自主外遷移民三部分組成,遍及全市14個鎮(街道、中心)。
今年以來,市庫區移民事務中心緊跟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通過移民產業扶持、重點項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和重點移民村整村推進項目實施,全面促進了水庫移民增產增收,改善了移民人居環境,推進了水庫移民美麗家園建設。現將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推進情況
(一)移民后期扶持進一步落實
1. 科學編制規劃計劃。移民后扶政策實施以來,我市根據移民地方特色和當地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投資方向,增加移民收入。按照沅江市“十四五”移民規劃和《沅江市四季紅鎮移民助力鄉村振興規劃》,經市政府同意后按程序向省、市報備,申報2023年度移民后扶資金總額4863.66萬元。
2. 加強移民人口動態管理。一是宣傳落實修訂后的《湖南省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人口動態管理辦法》,規范完善全市118個移民村和移民人口信息,自然減員251人,清理直補對象168人。二是對全年的移民后扶直補資金通過“一卡通”平臺及時發放到位。直補刷卡資金總額578.46萬元,直補受益移民9640人。
3. 強化資金和項目監管。為確保工程質量和資金安全,我中心監管重點是:移民后扶政策的落實,一卡通惠農資金發放,“十四五”規劃的實施,重點移民村建設,產業示范項目建設,移民資金的使用,項目安排與實施等。今年我中心完善修訂了《沅江市大中型水庫移民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對50萬元以上產業扶持項目建設進行項目前期監管,并完善可行性研究和利益聯結機制。
(二)鄉村振興進一步增強
1. 著力部署立項爭資,助力移民鎮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由中心主任牽頭,主動向省庫區移民事務中心等部門對接和專題匯報,加大對沅江移民鄉鎮的爭資力度,通過努力,得到上級部門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已爭取第一批中央水庫移民后扶資金4275.66萬元。
2. 著力打造四季紅特色產業,推動移民產業轉型升級。我中心整合各方資源,以市場為導向,以移民所在村為主體,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發揮比較優勢,大力支持移民村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壯大村集體經濟,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增強移民發展內生動力,促進移民持續增收。一是腐乳產業。四季紅腐乳產業園后續配套建設已列入今年項目計劃,投入資金150萬元,制定腐乳產業團體標準,完善園區綠化及配套工程建設。目前已與入圍企業簽訂租賃合同,從6月1日起計租。二是稻蝦產業。為進一步做大稻蝦產業格局,挖掘和提升小龍蝦附加值,上半年我們加大投入,完成安心村、長征村冷庫建設,并對移民舉辦了稻蝦種養技術培訓。三是藺草加工產業。我們積極培植四季紅藺草種植加工項目入圍省級移民產業示范項目,并積極探索“藺稻共作”綠色產業發展新模式:由四季紅村村民委員會與浙江翔龍工藝品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四季紅鎮藺草工藝品有限公司,雙方控股各占50%。沅江市四季紅藺草工藝品有限公司項目累計投資近1200萬余元,流轉土地886畝,建設廠房3680平方米。藺草種植加工實現畝產純利潤1700元,其中藺草收入1300元/畝,晚稻收入400元,2022年四季紅村集體經濟突破50萬元,移民受益程度高。今年計劃繼續投資120多萬元對藺草基地進行新建排灌機埠和溝渠生態護坡,往后還會繼續加大支持。四是“一村一品”有新布局。四季紅鎮已形成陽雀洪村的包裝印刷,四季紅村的藺草產業,安心村的小龍蝦集散中心,東紅新村的農副產品加工,先鋒村的生態苗圃,長征村的食品加工,玉鵲村的大米加工,社區的置業租賃等多樣化深層次的集體產業發展模式。如今,所有村(社)均摘掉了村集體經濟為零的帽子,且有5個村已突破10萬元,并有兩個村有望突破50萬元,走在全市前列。今年我中心對四季紅鎮和胭脂湖街道村集體經濟的項目建設繼續投入,爭取四季紅村、陽雀洪村、四季紅社區村級集體收入突破50萬元,其他村突破20萬元。目前,洞興村稻谷烘干廠主體工程、南竹山臘八豆廠主體工程已完成;荷花村冷庫建設正準備啟動;玉鵲村稻谷烘干廠已投入使用。
3. 著力黨建引領,助推駐村幫扶工作。我中心采取黨建+項目、黨建+產業等工作模式,創建了“移民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品牌。今年將在駐村幫扶點四季紅鎮陽雀洪村助力該村集體經濟建設,并已下達該村蝦稻基地渠道建設30萬元項目計劃和優質水稻、油菜種植補貼31萬元計劃,大力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進一步推進
1. 有序推進小農水項目建設。根據省水利廳等6部門聯合下發的小農水設施建設的文件精神,我中心2023年任務指標120口山塘,3公里渠道清淤,4公里新建渠道,目前已完成22口山塘建設。
2. 加強重點移民村美麗家園建設。緊扣全市鄉村振興總要求,今年在胭脂湖街道赤塘、荷花兩個村開展重點移民村建設,投資400萬元進行整村幫扶,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要求,投資64%的資金用于生產開發,突出壯大村集體經濟,形成“一村一特色”美麗家園新模式。目前已對這兩個重點移民村建設進行了前期可研和認證性報告,計劃已上報省移民中心。
3. 落實四季紅移民集中安置區突出問題處理。省中心安排專項資金400萬元,四季紅8個村每村50萬元,完善“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助推四季紅鄉村振興戰略。
4. 開展新型移民培訓工作。按照“實際、實用、實效”原則,圍繞主導產業、主導品種、主導技術舉辦移民實用技術和職業教育培訓。聘請技術專家授課,深入移民村開展移民實用技術培訓,現場指導小龍蝦種養技術。對297名在校在讀職業技術學院學員進行摸底登記造冊,收集資料,每人發放助學補貼4000元,共發放118.8萬元。
(四)信訪維穩進一步抓實
四季紅鎮是我中心維穩重點,中心黨組強化維穩工作責任,創建“局鎮協作、信息共享、上下連動”機制,將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一是全面宣傳后扶政策,積極引導四季紅移民發展移民產業,培養致富典型,激發廣大移民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動力,教育引導移民群眾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支持水庫移民的良好氛圍。二是壓實屬地管理責任,暢通移民意見建議表達渠道,定期開展矛盾排查化解,變移民上訪反映問題為干部下訪解決問題。主任帶隊,每月定期下村走訪,建立健全移民突發事件預案和應急處理機制,切實維護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社會和諧穩定。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業發展基礎比較薄弱。四季紅腐乳產業去年才形成規模,入園企業從事大規模生產還有一個適用階段,藺草產業也是去年才見成效,蝦稻產業雖然在養殖方面形成規模,但蝦稻產業鏈延伸不夠,沒有收貯,錯峰銷售,更沒有延伸到消費終端完善的產業鏈,蝦稻的附加值不高,品牌不亮,其他產業都還只是初具雛形,發展壯大需要后續的不斷支持。
(二)“一卡通”信息更新不及時。在實際工作中,移民直補資金發放由于鄉鎮沒有及時上報人員死亡、賬號更換等異動情況,導致個別移民直補資金發放不成功,影響了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維穩工作壓力較大。由于歷史等方面的原因,加上一些移民政策在各地實施的不同,移民群眾對政策不熟悉、不理解,先后多次發生群體性上訪甚至堵路的惡性事件。移民后扶政策補貼標準偏低,每人每年600元的補助標準是2006年制定的,但隨著物價的上漲,以及移民生活標準的提高,這個標準已經遠遠低于移民的期望值。加之四季紅鎮移民與周邊的常德西湖區、湘陰楊林寨兩地的移民性質相同,但沒有享受相關的社保,群眾有攀比和不滿的情緒,維穩壓力較大。
(四)老年移民生活補貼發放待規范。為確保移民大局穩定,沅江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從2010年10月起給四季紅鎮60歲以上(含60歲)老年移民每月發放100元生產生活補貼的優惠政策,由庫區移民事務中心(原移民開發管理局)負責每年向上級爭取移民資金450萬元用于發放補貼,四季紅鎮人民政府負責人員審核、資金發放,每年分兩次發放到位。2014年以來,根據老年移民的訴求,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四季紅鎮老年移民的生產生活補貼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元,增加部分的資金納入財政預算。但是,沅江市委、市政府對四季紅鎮老年移民發放生產生活補貼的優惠政策沒有得到省委、省政府、益陽市委、市政府的認可,省庫區移民事務中心(原省水庫移民開發管理局)站在全省移民平衡、穩定的角度沒有批準我市要求解決資金的報告。這些年來,我中心為了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任務,每年都是以四季紅鎮移民生產扶持項目的方式到省庫區移民事務中心去爭取的資金。近年來,爭資難度與上級檢查力度越來越大,我中心仍然以套取項目資金來解決四季紅鎮老年移民生產生活補貼的方式越來越不好操作。中心班子人員面臨兩難境地,一方面完不成任務,保證不了老年移民生活補貼發放,引發移民不穩定事件,無法交市委、市政府的票。另一方面上級檢查如果發現是套取移民項目資金發放的生活補貼,承擔不起追責的后果。因此,請求市政府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將四季紅鎮老年移民生產生活補貼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如果可以,每年我市可多出450萬元資金用于移民鎮的項目建設。
三、后段工作思路
(一)抓好對接,實現爭資多。積極向省水利廳、省移民中心做好匯報工作,盡最大可能爭取上級部門資金支持。目前通過努力,正在向省中心報備建2個產業項目庫:一是打造四季紅鎮稻蝦產業的拳頭產品,成為四季紅鎮又一張叫得響的品牌。創新方式方法,延伸產業鏈條,注重以稻蝦共作為基礎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探索小龍蝦的精深加工,加大對小龍蝦流通、銷售和餐飲等產業鏈的支持,利用大眾媒體、短視頻平臺、直播平臺等加大宣傳力度,拓寬產品營銷渠道,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稻蝦產業,同時引導經營主體建設產業發展聯盟,打響四季紅鎮稻蝦品牌,提升稻蝦產品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二是打造胭脂湖街道文旅產業項目大融合,依托先鋒村“樟蘆溪谷”文旅產業、三眼塘村“洞庭鄉愁”和“紅色旅游之路”、南竹山村紅色清廉教育基地、胭脂湖村網紅打卡點“紅杉林”和胭脂湖沙灘,美景、美食、民宿、娛樂等為一體的小微景點,探索出一條文旅融合的“共富路”。
(二)抓好規劃,實現布局美。沅江市庫區移民事務中心將以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和移民集中安置示范區為目標,充分發揮湖南農道天下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專業優勢和實戰經驗,立足移民安置區和庫區實際,以鄉村振興為統領,實施重點移民村美麗家園建設,加快移民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移民村社會治理,促進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發展動力更足,增收渠道更寬,人居環境更美,社會更和諧。以省水利廳關于省重點移民村美麗家園建設指南的要求,重點把四季紅鎮集中安置區打造成移民美麗家園示范區。
(三)抓好經濟,實現產業美。按照益陽市委和沅江市委提出的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繼續完善好、運行好現有的村級集體產業,融入移民文化,打造移民鄉鎮特色品牌。力爭在今年,各村(社區)集體收入均達20萬元以上,確保年增長率不低于6%,立志走在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前列。
(四)抓好治理,實現風尚美。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倡導移風易俗,發揚新時期“楓橋經驗”,扎實推進黨員聯系群眾“五個到戶”工作,致力營造融合湖鄉、艱苦創業、包容相濟的移民文化。進一步激發黨員移民群眾共建共治共享熱情,引導、鼓舞移民群眾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我們將依托“三高四新”戰略,利用獨特的區位條件、移民特色等,著力特色產業、突出生態環保、推進鄉風文明等方面下功夫,強力推進移民特色小鎮建設,帶動移民群眾增收,提升移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