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群眾工作,光有激情遠遠不夠,還要有一顆為百姓著想、真誠為百姓服務的心。只要我們融入群眾,把群眾當親人,群眾就會不遺余力地支持我們,配合我們,我們的工作就會越干越順當。”駐沅江市四季紅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謝明星自去年5月駐村以來,堅持主動融入,積極作為,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風,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難,成了群眾的貼心人、致富的領路人。
黨建+服務 當農民老鄉的貼心人
村子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支部要干事,先得有制度。謝明星組織村兩委班子一起商討制定《四季紅村村組干部監督管理辦法》,加強對村組干部政治紀律、廉潔自律、工作制度落實等方面的監督。同時,規范細化“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發展黨員、“四議兩公開”等工作流程,支部建設呈現昂揚向上的好局面,村兩委班子的戰斗力大幅提升。
“要讓村民滿意,必須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辦到群眾的心坎上。”謝明星走家串戶,聯系沅江市人民醫院和殘聯專業醫護人員,為村里114名殘疾人鑒定殘疾等級和換發殘疾證;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項目資金350萬元,推進電網改造惠民項目實施,620戶農戶受益……一件件實事落地,謝明星贏得了群眾的擁護和信任。
產業+科技 當鄉村振興的引路人
“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駐村第一書記帶給農民的不僅是幫扶資源、資金,更重要的是先進的理念、開闊的視野、清晰的思路。
工作隊入駐前,村里已經引進了一家藺草工藝品有限公司,以村集體+公司的模式首期種植了430畝藺草。雖然首種成功,但受諸多因素影響,藺草的收益并沒有實現最大化。
“藺草1.2米以下,每包30多斤賣400元,1.35米以上相同重量能賣1300余元。”謝明星說,同一片草“身高”不一樣價格能相差2倍以上。工作隊和村兩委下定決心解決種植技術難題,從浙江寧波高薪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從事藺草基地的技術指導和種植管理。同時,先后4次組織藺草加工編織技能培訓。通過培訓,村民疑惑的問題得到解決,技術缺陷得到彌補,農戶經濟效益和勞動效益明顯增強。
產業發展充分帶動了就業,種植基地和編織車間為村里120名群眾解決了就業問題,農戶在種植藺草后還可再種一季晚稻,每畝可提高收入1000元以上。“我現在不僅是農民,而且也是藺草基地的一名工人。我可以照顧家里80多歲的父親,同時6個月的藺草培育期內能拿到4.8萬元的收入,其他時間還可以做些臨工,我很滿意。”村民程利時興奮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