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沅江市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立足本地資源優勢,以“四個堅持”舉措探索沅江鄉村振興新路徑,堅持攜手院企、聚焦特色、文化賦能、示范引領,展現出現代農業發展錦上添花、村級集體經濟步步生花、鄉村文旅產業一路繁花、鄉村振興樣板遍地開花的絢麗畫卷,打出花開四季、全年出彩的鄉村振興“沅江組合拳”,成功書寫鄉村振興“新答卷”。
一、攜手院企,現代農業發展錦上添花。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智力支撐。2022年初,沅江市召開鄉村振興“春季開門紅”暨“院(校)地企銀”合作簽約儀式,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柏連陽教授進行現場指導,給沅江鄉村振興工作把脈開方,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不斷強化與中科院麻類研究所、湖南農科院、湖南農大等院校合作,提前謀篇布局打造綠色農業和智慧農業。由中聯重科和沅江市政府投資近億元共同打造湖南首家智慧農業示范基地——中聯重科沅江智慧農業示范基地,開發適應湖南農業產業環境的智慧農業模式,力爭建設為湖南省內智慧化程度最高的農業生產基地。建成中聯重科沅江智慧智能農機一站式服務中心,廣泛開展智慧智能、土地托管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化服務。
二、聚焦特色,村級集體經濟步步生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治方向,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沅江市立足各鄉鎮發展現狀、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堅持“輸血、造血、活血”三管齊下,六月開展“夏季大比拼”,激發鄉村振興“活力源”,掀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比學趕超新熱潮,2022年沅江市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穩步提升,比上年度增長40%。共華鎮八形汊村積極探索“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通過村級集體公司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因地制宜發展以稻蝦、稻鱉為主的“稻+”特色產業,推動傳統水稻種植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民群眾增收致富。新灣鎮橋北村利用自身的土地資源、水利優勢,以村經濟合作社為主導,通過流轉閑置土地建設桔柚產業園,林間套種萱草、瓜果,園內魚塘提質改造發展漁業,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三、文化賦能,鄉村文旅產業一路繁花。堅持“文化興市”,全力推動文旅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同向發力,打造具有“文化內涵、鄉里味道、城市品質”的鄉村景觀。九月農民豐收節,沅江市隆重舉行“秋季大攻堅”流動現場會,重點推出民心村、胭脂湖村等多個網紅打卡點。黃茅洲鎮民心村大力發展特色水果和名貴苗木產業,將苗木產業與網紅民宿民馨棲居相結合,傾力打造“共享四季果園”,讓鄉村有顏值更有價值。胭脂湖街道整合“水”資源,立足“水”特色,做活“水”文章,胭脂湖沙灘成為游客親水、愛水、觀水、玩水的好去處,舉辦的胭脂湖沙灘音樂啤酒節吸引游客達10多萬人次,胭脂湖隨之也在短視頻網站益陽市景點中名列前茅。沅江市舉辦第四屆洞庭湖生態文化旅游節,召開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以“新鄉賢”為紐帶,呼吁諸多在外游子,投身鄉村振興熱潮。
四、示范引領,鄉村振興樣板遍地開花。突出地方特點、鄉村特色、文化特征,以市域周邊、國省干道沿線、“一鎮兩村多園”為重點,制定符合市域特征的鄉村振興“沅江路線圖”。整合上億資金,聘請北京農道團隊,建設“一鎮兩村”鄉村振興示范點,打造四季紅鎮全國湖區移民示范鎮、小河咀村全國禁捕退捕漁民轉產轉業示范村、先鋒村全國香樟苗木基地示范點三張“國字號”名片。四季紅鎮立足示范帶動,深入挖掘各村特色,四季紅腐乳、生態小龍蝦、包裝印刷、藺草產業、生態苗圃、農產品加工等“一村一品”初顯成效,產業發展欣欣向榮。小河咀村以漁文化為特色,打造集寫生創作、旅游度假、休閑觀光、研學教育為一體的文旅綜合體。胭脂湖街道先鋒村依托現有香樟苗木產業,建成“樟廬溪谷”獨具一格的特色景點,繪就一幅“林上生態、林中生活、林下經濟”的精美畫卷。2022年底,按照“八個一”標準化模式,建成了黨建引領橋北村、產業興旺八形汊、移民文化玉鵲村、清廉紅色南竹山、生態宜居合興洲、鄉賢助力柳樹坪等14個各具特色的“和美鄉村”,在歲末“冬季大會戰”中展現出一大批產業美、生態美、生活美、風尚美、村莊美“五美”鄉村,沅江鄉村振興呈現出“一園一勝景,多園齊爭艷”的壯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