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沅江市南嘴鎮百家溝村的紅薯種植基地里,村民們正彎腰插苗培土,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與往年不同,今年該村將紅薯栽插時間提前至4月中旬,較傳統種植周期提早近一個月,通過科學“搶早”為紅薯高產打下基礎。

田壟間,新栽的薯苗在陽光下舒展嫩葉,整齊列隊迎接生長的季節。百家溝村黨總支書記羅紅安俯身查看苗情,介紹道:“今年我們推廣‘臥插法’種植技術,每株薯苗精準埋入三個節,這種方式能讓根系橫向延展,既擴大了發根面積,又保證薯塊均勻結薯,能有效提升單株產量。”他隨手翻開一株薯苗根部的土壤,露出白嫩的新生根系,“同時,我們采用‘有機肥+復合肥’的科學配施模式,既保證肥力長效供給,又能減少化肥使用量,真正為薯苗生長注入‘綠色動能’。”
百家溝村今年村集體紅薯種植面積擴至500畝,通過采用“中國農科院+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不僅有效整合土地資源、壯大村集體經濟,而且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帶動三百多名村民就近就業。
如今的百家溝村,紅薯田壟在驕陽下綿延起伏,忙碌的身影與蓬勃生長的薯苗共同勾勒出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從種植技術革新到產業模式升級,這片土地正以“搶早”的魄力、科學的舉措和實干的擔當,將紅薯培育成富民強村的“金疙瘩”,讓豐收的希望在田野間拔節生長,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責編:黃澤東 審稿:黃浩